在加拿大,索德柏立盆地虽然名为盆地,其实也是一个陨石坑。它长62公里、宽30公里、深15公里,据说是由18.5亿年前的一颗直径约为10~15公里的陨石撞击而成的,其面积仅次于弗里德堡陨石坑。
在美国,巴林杰陨石坑名气很大,是个很受欢迎的旅游景点。它直径约1.6公里、深173米,据说是由5万年前的一颗直径48.78米的陨石撞击而成的。科学家认为,在撞地的瞬间,这颗陨石的速度高达4602公里/小时,它所引发的爆炸,其威力是投向广岛的原子弹的150倍。
在墨西哥,希克苏鲁伯陨石坑可是赫赫有名。这个坑的直径约180公里,推测是由一颗直径达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而成。撞击瞬间,它释放的能量估计达到了4.2×1023焦,是人类有史以来制作的最大威力炸弹(前苏联的AN602氢弹,当量5700万吨TNT)的200万倍!撞击发生后,引发了全球的海啸和地震,被喷射进大气层的灰尘和微粒更是久久不散,据估计可能笼罩了地球数年甚至十年,温室效应和漫长的冬季相叠加,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动物则因食物链断裂而大批死亡。2010年,来自33个机构的41名国际专家,审查了20年来积累的各方面证据后得出结论,正是发生在希克苏鲁伯的小行星撞击,导致了包括恐龙灭绝在内的“白垩纪—第三纪生物大灭绝事件”。
在乌克兰,波尔提士陨石坑直径约24公里,深约550米,周围还环绕着约6500平方公里的喷出物。非常令人关注的是,它与希克苏鲁伯陨石坑的生成时间非常接近,从地质年代角度看,甚至可以说是前后脚发生的。有人认为,波尔提士陨石坑的形成时间只比希克苏鲁伯陨石坑早几千年,而这对随后发生的生物大灭绝有何等影响,目前还在研究中。
在俄罗斯,位居世界第四大的卡拉陨石坑,现存直径约65公里(原始直径约120公里),估计是在约70万年前形成的。它与希克苏鲁伯陨石坑类似,也是部分在岸上、部分在海面以下。离它15公里远还有一个陨石坑,人们过去认为此二者无关,但现在倾向于认为它们应该是同一撞击事件的遗迹。
在纳米比亚,荷巴陨石据说是在8万年前光临地球的,现在也是一个挺有名的旅游景点。这颗陨石重约66吨,是人类发现的最重铁陨石,但不可思议的是,它居然没有留下任何陨石坑。对此专家们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它当时是以非常低平的角度擦撞大地,所以才没有撞出大坑。
在法国,罗什舒阿尔陨石坑直径约21公里,生成在约2亿年前,但原有地貌已随岁月流逝而被彻底改变。在19世纪早期,它是地质学家争辩不休的一个重要课题,但直到1969年,法国地质学家才根据岩石标本得出了结论,认为这里是陨石坑遗迹。因此,罗什舒阿尔陨石坑也成为第一个不是靠可见的圆形冲击坑状地貌特征,而是靠岩石冲击效果而定论的陨石坑。
在英国,就在1965年的平安夜,一块与圣诞节的传统食物—火鸡—差不多大的陨石,击中了英格兰平静的小村巴维尔,幸好无人受伤。但是被陨石砸坏了发动机的车主去找保险公司赔偿时,却被告知这是“上帝的行为”,属于不可抗力,因而不予赔偿。车主愤而找到当地教会,得到的答复则是“如果它真的是上帝的行为,教会才会为他的车支付赔偿”。最终,可怜的车主也没得到一分钱赔偿。
在中国,最有名的陨石事件,莫过于1976年3月8日15时2分36秒,在吉林省吉林市郊所下的那场陨石雨。距今46亿年前,吉林陨石星母体形成,尔后在距今约800万年前的一次碰撞中破碎,最终与地球公转轨道相交并闯入大气层,形成了这次陨石雨。事后,人们收集到陨石标本多达138块,碎片更是超过了3000片。其中,“吉林一号”陨石重达1770千克,至今仍是世界最大的石陨石。
那么,这些光临地球的陨石,算不算是“太空稀客”呢?
事实上,来自彗星或小行星的小型流星体撞击地球的情况很常见,地球平均每天会拦截80吨太空物质,而小汽车大小的天体落入地球的频率,则约为每月一次,如果像本次俄罗斯陨石那么大的话,发生频率差不多为每5~30年一次。此外,俄罗斯陨石爆炸产生火球,这样的事件其实也经常发生,只不过由于火球往往坠入大海或偏远地区,所以才未能被观测到而已。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3年第5期)
请 登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