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明亮的火焰和蓝色黯淡的火焰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科普纵览 > 材料 • 化学

黄色明亮的火焰和蓝色黯淡的火焰

《科学世界》  发表于 2018年05月25日

蜡烛通过固体→液体→气体的变化后产生火焰

电磁学的奠基人之一、英国物理学家迈克尔·法拉第(17911867)有一本名著《蜡烛的化学史》(The Chemical History of a Candle)。在此书中,法拉第认为作为科学的入门,蜡烛是绝好的题材,并做了以下说明:“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蜡烛身上都满是引发人们兴趣的话题,它们与科学的各个领域相连接,其多样化令人叹为观止。”

现在的蜡烛,主要是由一种叫做“石蜡”的碳氢化合物构成。在圆柱形石蜡的中心,贯穿着一根棉线做成的芯。直接对蜡烛的“躯体”点火的话,很难点着,这是因为热量散发到周围,温度很难上升到点火所必须的温度,无法满足“燃烧的条件”。

要点着蜡烛的话,必须点着芯的前端。但即使点着了芯,也不代表只靠芯就能持续燃烧。首先,火的热量会在蜡烛的上端融化出一个碗状凹槽,液态的石蜡会存积在里面。由于“毛细现象”,它会顺着芯传向上方,再被火的热量加热成气体,然后在火焰中发生氧化反应。

也就是说,固态的石蜡变成了液态、气态,火焰才得以产生。伴随着这种状态变化的燃烧现象,其实是非常复杂难解的。因此,就算是很熟悉的烛火,我们也还有太多的东西并不了解。

顺带说一下,毛细现象是指液体顺着毛细管上升的现象。比如,将毛巾的一端放入盛了半盆水的洗脸盆中,另一端放在洗脸盆外的桌面上,过一段时间我们会发现桌面被弄湿了。这就是因为水顺着毛巾中的棉线之间的缝隙上升了。

 

燃气灶的火呈淡蓝色是因为事先混入了空气

厨房用的天然气灶,理科实验中用的煤气喷灯,都是事先将可燃性气体和氧气(空气)混合均匀然后再点燃的(预混合火焰)。在这种情况下,燃料燃烧完全、不易产生黑烟。另一方面,由于在火焰中不存在产生强光的、以碳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微粒(冷却后变成黑烟),所以光会变弱,火焰呈淡蓝色(高温下天然气发出的光)。

然而,有时空气含量不足的话,火焰中微粒增加,就会产生亮黄的火焰。

蜡烛、木头以及纸燃烧时,它们所需的氧(空气)是由周围提供的(扩散火焰)。蜡烛燃烧时,在石蜡热分解产生的气体燃烧的区域内,氧气不足,所以火焰中以碳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微粒增多,产生亮黄的火焰。

不过,在蜡烛黄色火焰的下部附近,也有一部分火焰是发浅蓝色光的。这是因为,这里的氧气供给充足,所以会呈现出与燃气灶火焰相同的颜色。

 

无重力时,火焰的形状会变成圆形

一说起火焰,大家的脑海里可能就会反映出向上延伸的形状。火焰之所以会呈现出这种形状是由于“空气对流”。气体被加热后会变轻,产生上升的气流,所以火焰就成了这种形状。

那么在国际空间站等无重力(微重力)环境下,火焰会呈现什么形状呢?在无重力环境下,温度高低所造成的气体重量的差异消失,所以也不会形成上升的气流,结果火焰就变成圆形的了。

在无重力环境下,由于没有空气对流,所以周围空气向火焰提供氧的速度也变缓。与地面上的火焰相比,此时火焰的温度变低,颜色也变成浅浅的暗蓝色,而火焰本身也很容易消失。

现在大家应该感受到了,平时随处可见的火,其中也包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大家在做饭时,偶尔可以想象一下在火焰中活跃的分子。只是千万不要过于沉溺,以免发生烫伤或者火灾。

                                              20130650黄色明亮的火焰和蓝色黯淡的火焰.jpg

 重力状态(左)和无重力(微重力)状态(右)下的蜡烛的火焰。在无重力状态下,由于轻重的区别消失,所以不会产生空气对流,火焰也不会像在地面上那样向上延伸,而是会变成圆形。此外,由于对流所带来的氧气供给也没有了,所以火光会很黯淡。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3年第6期)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