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大豆 vs. 非转基因大豆
科学世界:我国的东北大豆是怎样被进口的转基因大豆挤占了市场的?
黄大昉:我国在1995年前还是大豆的净出口国,但之后的大豆进口量逐年增加。2010年,我国大豆的进口量超过了5400万吨。按照我国对进口转基因大豆的规定,只可以用作加工食品的原料,没有商业化种植。
黑龙江作为我国大豆的主产区,一直在抵制转基因大豆,可是这种趋势是挡不住的。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进口的转基因大豆比我国的大豆价格便宜27%。第二,进口的大豆质量好,特别饱满,而我国本土的大豆质量参差不齐。第三,转基因大豆的含油率高,比传统的非转基因大豆高2~3个百分点。别看只有这么小的提高,这就给加工大豆的企业带来很大的利润。第四,玉米比大豆收购价格高,农民种玉米的话,收入是种大豆的好几倍。而同样的种植面积下,玉米的产量也比大豆高,现在的玉米收购价格还在不断地提升。主要是进口大豆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把全世界大豆的价格压下来了,所以我国的农民就越来越不愿意种传统大豆了。这几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造成我国非转基因大豆的种植规模越来越小。
现在,黑龙江大豆协会发出强烈的反对声音,希望发展非转基因大豆种植,不惜说“转基因大豆致癌”。这个说法是不可信的。但是,不管怎么反对,这种趋势是挡不住的。因为市场是开放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必须冷静下来看清发展的趋势。
科学世界:网上流传着很多教人如何区别转基因和非转基因食品的方法。比如说转基因大豆的豆脐呈黄褐色,色泽暗黄;而非转基因大豆的豆脐是浅黄色,色泽明黄。这种方法能区别二者吗?
黄大昉:通过大豆的豆脐颜色来区分,我觉得是不靠谱的。这可能只是一个大豆品种的特性,进口的转基因大豆涉及的品种可能正好长这样子,跟我国的非转基因大豆的品种在这个性状上有差别。万一大豆的品种变了呢?简单地以单一性状来区别转基因和非转基因食品,是不严谨的。越是这样宣传,老百姓越恐慌。
关于转基因的谣言
科学世界:网上流传着这样的说法,“美国、欧盟等国只是种植转基因作物,但是国民都不吃转基因食品”。真的如此吗?
黄大昉:这种说法是谣言。美国人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吃转基因食品直到现在。美国的一位政府官员曾接受我国媒体的采访,称美国的老百姓没有觉得转基因食品比非转基因食品“不好”,也不在意这个区别,所以美国没有特地对转基因食品做标识。据美国官方统计,美国种植的玉米中,接近90%都是转基因玉米,种植的转基因大豆占所有大豆的93%。美国70%以上的加工食品都含有转基因食品的成分。玉米和大豆是美国人主要的食品,还掺在很多食物里面,比如巧克力、快餐食品、玉米糖浆等。
美国在2010~2011年的玉米产量约是3.1亿吨,其中的4600万吨出口,剩下的部分在国内消费,用作生物能源、饲料、食品。用于加工食品的玉米有3000多万吨。
欧盟也大量从美国和巴西进口大豆,允许作为饲料和食品。我觉得,把事实告诉大家,这些谣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科学世界:世界上有很多反对转基因作物的著名事件,它们有什么共同点,真相是什么?
黄大昉:这些著名的“反转”事件有两个共性。一是围绕转基因作物的食品安全问题,另一方面是围绕对环境的影响。很多研究结果只是研究者自认为具有说服力,但是后来均被国际权威机构否决。
例如,1998年,在转基因作物大规模产业化不久,英国发生了著名的“Pusztai事件”。英国Rowett研究所的Pusztai博士用转基因抗虫马铃薯喂大鼠,抗虫基因是雪花莲凝集素基因。实验中发现,大鼠后代的免疫功能低下。发表这个结论以后,英国皇家学会很重视,组织专家进一步分析、验证,最后发现整个实验的设计有很多问题。首先,研究者没有设对照实验,既然给大鼠喂了转基因马铃薯,还应该设对照组,喂非转基因马铃薯。其次,大鼠吃的饲料只有马铃薯,最后造成营养不良。这种实验关键在于实验设计、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如果有一个环节不严谨,实验结论就不能被接受。
还有加拿大的“超级杂草”事件。有人担心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的基因漂移到普通的杂草上去,使普通的杂草也具有对除草剂的抗性,以后再喷除草剂就会不管用了。的确存在这种基因漂移的可能。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杂草都能接受抗除草剂作物的花粉。我们身边到处都有花粉,为什么好多植物都还正常生长,保持各自物种的性状呢?因为物种间有生殖隔离,其他物种的花粉对它不起作用。因此,不会出现这种“超级杂草”。现在,我们的研究集中在与转基因作物的生殖隔离较小的作物上。尽管现在没有证据表明有这种基因漂移,但是这个领域是值得研究的,我们要进一步排除这种风险。
科学世界:当评价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是否有害时,科学家的表述是“截至目前,我们还没发现有害的证据。”怀疑的公众则说“要保证转基因食品绝对安全。不经过几代人的检验,你怎么知道没害?”
黄大昉:尽管大家在口语中经常使用“绝对安全”、“绝对没问题”,但是在科学领域,很少有绝对的东西,“绝对”这个词要慎用。
虽然对大多数人来说,大米是安全的,可还有个别人对大米过敏。全世界只要有一个人吃了大米以后发生过敏反应,就不能说大米是“绝对安全”的。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安全食品包括三个要素:无毒无害,符合营养要求,对人健康不造成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危害。评价食品安全与否有客观标准,但食品安全仍是个相对的概念,受特定时空环境,认知水平等条件所影响。世上不存在“绝对安全”、或称之为“零风险”的技术。此外,从现代科学的实验手段上来说,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后代吃了转基因食品以后是否安全。比如在做动物毒理性实验时,一般要做三代繁衍测试。如果三代动物都没有出现问题,不仅仅意味着这三代安全,还意味着对后代都是安全的。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3年第8期)
请 登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