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氏原羚:高原上的精灵(下)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科普纵览 > 地球 • 生命

普氏原羚:高原上的精灵(下)

黄膺  发表于 2018年06月04日

为了繁殖的生死一跃

20世纪6070年代,人们大量猎杀普氏原羚,以弥补食物的匮乏,造成了普氏原羚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导致许多地方的普氏原羚种群消失。

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草原牧业的快速发展和青海湖地区农业生产的扩张,使得仅存的普氏原羚栖息地被进一步压缩,同时农业的大量用水也加剧了草场的干旱程度和沙漠化的速度,降低了普氏原羚栖息地的质量。

20世纪90年代,青海湖周边草场承包到户的政策促使牧户大面积使用1.21.5米高度的网围栏,把自家草场围起来,还拉上了刺丝,以防别家牛羊的闯入。为了避开牧民们的牲畜干扰,普氏原羚们只得在傍晚和天黑后采食,而由于狼也在夜间活动,避过了牲畜的普氏原羚却增加了与狼遭遇的机会。在与捕食者展开生命竞赛的道路上,却横贯着一道又一道无情的围栏。据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导的野外科学调查结果显示,围栏密度与普氏原羚活动密度成反比,围栏密度增大时,普氏原羚在该区域的活动就减少。

挨过了漫长的冬季,饥肠辘辘的普氏原羚们渴望寻找肥美的草场以及水源,同时还要躲避狼群的袭击,它们必须得跳跃这些高高的围栏。由于很多围栏上还带有刺丝,饶是训练有素的跨栏运动员也有挂栏丢金的时刻,而普氏原羚若稍有不慎而挂栏,失去的将是生命!特别是身怀新生命的原羚妈妈、涉世未深的小幼羚,身心疲惫之际就很容易被这些呲牙咧嘴的刺丝无情勾住,受伤、流血,甚至死亡。

201105p64_f1.jpg

图1. 围栏带给普氏原羚的生命威胁(供图/野性中国)

 


人类可以是普氏原羚的朋友

2008年开始,在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支持下,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与青海省林业局、保护国际基金会合作,通过对普氏原羚种群的深入研究,选择普氏原羚栖息地中情势最紧急的地段,推动当地保护部门与6个当地相关社区签署了保护协议,激励社区群众把围栏降低至80厘米左右、并拆除围栏刺丝、开展日常监测巡护、修建生命通道。

同时,相关机构还通过提供小额保护赠款来鼓励和支持社区保护带头人的保护行动,鼓励当地居民主动参与到保护中。获得“小额赠款”支持、在社区开展保护宣传活动的南加,是居住在青海湖湖东的普通藏族牧民。20097月,他收养了一只失去妈妈的“果周”(音,小普氏原羚之意),它孤零零地趴在草场上,好心的邻居把它抱回家,交给了南加,因为他们知道南加有经验,他曾成功养活了好几只有相似遭遇的小普氏原羚。南加用军大衣把小普氏原羚裹在怀里,带回了家。为了养好小普氏原羚,南加花钱买了几只山羊给小普氏原羚喂奶。南加一家人都很喜欢小普氏原羚,孩子们更是每天争着要给小家伙喂奶,晚上要抱着小家伙睡觉。

这些情景都被南加记录在一部名为《兄弟》的影片中,这部影片也成为“乡村之眼”青海牧民影像记录活动中的优秀作品。

在南加的带动下,附近的牧户和他一起自发地组成了监测巡护队,刚开始时有4个人,2009年已经发展到16个人,并且还有更多人想申请加入。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普氏原羚能够在没有羁绊的高原上自由驰骋。

201105p64_f2.jpg

图2. 为了保护普氏原羚,当地人正在拆除刺丝,降低围栏高度。好让普氏原羚顺利地跨越围栏(供图/吴永林)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1年第5期)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