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病原菌的侵害
除了果实自身的衰老过程以外,病原菌的侵染是造成水果腐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不同种类的水果会受到不同病原菌的威胁,例如柑橘绿霉病、芒果炭疽病和黑斑病、苹果青霉病等。病原菌不但会造成水果腐烂,而且在其侵染果实的过程中还可能会产生毒素,这些毒素除了被不慎吃下去,也会随着加工进入食物链,并残留在果汁中。例如在苹果汁中就曾经发现过具有致畸、致突变和致癌性的棒曲霉素,这种毒素是青霉菌产生的。
对病原菌的防治,可以采取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利用信号分子诱导果实本身抗病性等几种方法。
大多数病原菌最适宜生长的温度是20~30℃左右,且对温度非常敏感,温度越低,它们的生长就越慢。所以,低温贮藏不但能延缓果实的衰老,也有利于抑制病原菌的活性。
除了低温外,其他防治病原菌的物理方法还有热处理、电离辐射、紫外线照射等,这些手段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杀灭或抑制病原菌的作用。但这些物理方法成本比较高,且在实际应用时常会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化学药剂目前依然是应用最广泛的病害防治手段。不过长期使用农药,一方面会使得病菌产生抗药性,另一方面残留的农药也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尤其是那些食用的时候不能剥皮的水果如草莓、樱桃等,对农药的使用更要慎重。为了减少化学杀菌剂的使用,科学家致力于研究更为安全有效的新保鲜方法,提出了生物防治的理念。
生物防治,主要就是利用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即一种微生物可以抑制或杀死另一种微生物的作用)来防治病害。拮抗菌与病原菌都可以在同一种果实上生长,两者间是竞争关系。拮抗菌是怎样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的?一方面,许多拮抗菌都能产生抗菌素,从而杀灭病原菌;另一方面,拮抗菌快速繁殖后,会夺取病原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有些拮抗菌还能直接吸附在病原菌上面,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再有,拮抗菌还可能会诱导果实产生抗病物质(如激活防卫反应酶系),提高对病原菌的抵抗力。在人类疾病的治疗上,我们所熟知的一个典型的拮抗菌的例子就是青霉菌,它可以通过产生青霉素来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科学家研究发现,有一些酵母菌对不同水果上的多种病原菌有很好的抑制效果,而这些酵母菌本身对人体是无害的。现在,研究人员已经筛选出了上百种生物拮抗菌。理想的拮抗菌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容易在果蔬表面生长繁殖,能够适应贮藏时的低温和气调环境,不会使果实致病,对人体无害。“科学家还试图培养出一些超级拮抗菌,把不同种类拮抗菌的优势集中在一起,对病原菌的杀伤力更强。”田世平教授说。
生物拮抗菌虽然有很多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上也会受到不少因素的影响。拮抗菌毕竟是一种生物,需要在合适的环境中才能具有活力,充分发挥作用。所以如何提高生物拮抗菌的效果,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除了拮抗菌之外,还有一种防治水果病害的方法,就是利用微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信号分子),如水杨酸、草酸等,激发植物本身的免疫能力,抵抗病原菌。
研究显示,当植物受到病原菌的侵染时,植物受到侵害的部位,水杨酸含量会大量增加,并传递到其他还没有受到侵害的部位。这些部位接受到水杨酸分子传递的信号后,就会产生抗菌物质,例如使某些与抗病有关的酶的活性增加。研究发现,在植物表面施用适当浓度的水杨酸,也可以诱导植物启动抗病系统,提高对病原菌的抵抗力。
实际操作的时候,可以根据不同果实容易感染的病原菌的特点,采用采前喷洒或采后浸泡的方法进行施用。例如芒果,主要的病害是潜伏性侵染的炭疽病,这种病原菌在植物花期就开始潜伏了,因此果实采摘后再控制效果就比较差,必须在采摘前就进行控制。
图. 酵母拮抗菌对苹果青霉病的防治效果
苹果用3种不同的拮抗菌处理后,均显著减轻了青霉病的发生。实验时,将苹果刺破一个伤口,然后先后接种酵母菌液和青霉病菌(对照组没有接种拮抗酵母菌),再在常温下(约25℃)保湿放置,6天后拍照。 供图/中科院植物所
受伤的果实难保鲜
除了前面讲到的各种方法之外,水果保鲜,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尽量不要让果实受伤。田世平教授介绍说:“引起果实采后腐烂的病原菌,95%是通过伤口进入果实的,一旦果实受伤,就很难保存了。”所以在采摘的时候要很小心,例如最好不要用竹竿等把果实直接从树上打落,太“野蛮”的采收会严重影响果实采后寿命。如果要达到比较好的保鲜效果,在贮藏之前都要进行选果,也就是把受伤的水果挑出来。另外,果蒂的保护也非常重要,如果蒂掉了,病原菌也容易从果蒂部位进入。
通常来说,只需把握好几个环节,就可以做好果实的保鲜:控制好采摘时的成熟度,采摘时不要使果实受伤,尽快进入冷链系统,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贮藏。
你是不是没有想到,看似简单的水果保鲜,其中还有这么多的学问?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3年第9期)
请 登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