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线上观天地(下)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科普纵览 > 工程 • 技术

子午线上观天地(下)

《科学世界》  发表于 2018年06月04日

空间天气预报为何重要?

科学世界:空间天气预报能在多大程度上减少这些危害呢?

吴季:如今,很多基础设施都会受到空间环境的影响。所以,人们希望可以像天气预报那样预报空间天气,并采取一些应对的防护措施。比如,当预报有强烈的太阳活动时,可以先把卫星关机,暂时躲避磁暴,等这阵太阳风吹过去以后再开机。

 

科学世界:子午工程在预报空间天气时能起多大作用?

吴季:子午工程主要是提供地面的观测数据。只有对太阳的观测才能带来先兆性的预报参数。比如,日冕物质抛射到行星际空间以后,要走1天半到2天才能到达地球。但如果只是看到抛射现象,那还不能肯定地说“这团物质会到达地球周围的空间”。

 

科学世界:这是为什么呢?

吴季:通过地面上的望远镜,是可以看到太阳上有物质喷出来了,可是这团物质在行星际空间的运动方式比较复杂,最终可能会跑到别处去。

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有一个“拉格朗日点L1”,是太阳和地球的引力平衡点,距离地球约150万千米。如果在这里放一个卫星,就可以充当探测太阳风的前哨站。美国和欧洲空间局联合研制的SOHO卫星(Solar and Heliospheric Observatory,太阳和日球层探测器)就是这样的一颗卫星。如果太阳风一直很宁静,突然间,卫星监测到的粒子数升高了,说明这团物质已经到了L1点了。太阳风从L1点到地球的磁层顶大概还需要40分钟时间。在“前哨站”探测到的这些数据很重要,可以用作空间天气的警报。

当太阳风已经到了磁层顶,最终到达电离层,使之发生变化,可能还要经过12天。因为大量的粒子聚集、沉降到地球的两极。地球磁场受到外界压迫以后,突然膨胀或者收缩,反过来再影响电离层。这时,很多之前没有沉降的粒子会运动到磁尾,再通过磁场重联释放能量,有一部分又运动回地球两极。每发生一次空间天气事件,从开始形成到最后宁静下来,需要几天的时间。

子午工程的观测结果表明,太阳风对地球造成的影响,大部分都是从地球的极区向赤道传播的。如果高纬度已经发生了空间天气事件,那么可以预测低纬度也很快就要发生了,于是可以提出一些警报。如果电离层发生变化了,我们预计大气也会发生变化,因为二者是一种相互的耦合关系。

 

科学世界:我国现在根据监测到的空间天气数据能做到预报吗?

吴季:要想准确地预报空间天气的话,首先要有好的物理模型,建好模型后输入参数,然后就可以演示以后几天的空间天气变化了。空间天气的物理模型的内容很多,包括太阳发生爆发以后,太阳风是怎样传输到地球的?太阳风传输到地球以后,怎么和地球磁场发生耦合的?这些耦合又带来了电离层的哪些变化?电离层和下部大气的耦合关系如何等等,是个很复杂的模型。只有得到足够的观测数据,才有可能建立起一个尽可能准确的物理模型。然后输入一些参数,就可以做准确的预报了。目前,我们的观测数据还不够,对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机制还在研究、物理模型也还在建立中,整体上处于实验阶段。所以,现在的预报主要还是凭经验。

 

                                              20131013子午线上观天地-下.jpg

双波长三通道激光雷达,可同时获得近地面至110千米的大气后散射的回波信号,通过反演得到地球空间环境的中高层大气的密度、温度、钠层密度等大气参数。

 

科学世界:我们能不能直接用国外的数据做空间天气预报?

吴季:在第二次海湾战争(2003年)之前,我们已经开始做空间天气预报了。那时我们还没有自己的太阳观测卫星,大量的数据来自国外卫星。但是,战争爆发后,我们就收不到他们的卫星数据了。因为美国在这个特殊时期可能要利用这些空间环境的数据,或者怕其他国家利用这些数据干扰他们的军事行动,于是就把卫星数据封锁了,直到战争过后才恢复开放。

一般来说,做科学研究的卫星,获得的数据都是向全世界开放的。但上面的例子说明,在某些特殊时期,即使是科学卫星,也可能不开放。所以我们还是需要建立自主的、地面的,乃至空间的空间环境监测系统。

 

科学世界:那么,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子午工程未来的发展计划吗?

吴季:以后,我们还打算对子午工程在我国境内的两条线进行加密,也就是在东经100°和北纬40°各加一条线,与现有的两条线一起,组成“井”字形的监测网络。这个网络建成后,就可以为我国的空间天气研究提供更详尽的科学数据。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3年第10期)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