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貌相的毒蘑菇(上)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科普纵览 > 地球 • 生命

不可貌相的毒蘑菇(上)

文华安 杨祝良  发表于 2018年06月04日

能吃的蘑菇和有毒的蘑菇,你能分辨出来吗?中国顶尖专家首次集体登场,联袂讲述那些“你不知道的毒蘑菇”!

 

毒蘑菇又叫“毒菌”,一般是指那些在被食用后,能让人或畜禽产生中毒反应的大型真菌的子实体。它们在世界各地都有广泛的分布,估计有1000种以上,而中国至少有500种。2006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披露,包括确认有毒的和怀疑有毒的种类在内,中国已发现了421种毒蘑菇,隶属于39个科的112个属。

在这39个科中,“毒丁”最兴旺的首推白菇科(Tricholomataceae)和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在它们的名下,各有58种毒蘑菇,因此并列“团体冠军”。之后的亚军,则是拥有着40种毒蘑菇的鹅膏菌科(Amanitaceae)。再往下,依次是牛肝菌科(Boletaceae34种)、红菇科(Russulaceae32种)、蘑菇科(Agaricaceae29种)和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26种)。这7个科只占全部39个科的18%,但它们贡献出的277种毒蘑菇,却占国内已发现种类的65.8%,将近2/3

其中,鹅膏菌科的“家庭成员”虽然不是最多,其毒性水准却非常“出众”,有着多名“世界级”的最毒杀手,堪称“毒王之家”。比如芥黄鹅膏菌(Amanita subjunquillea)、致命鹅膏菌(Amanita exitialis)、淡红鹅膏菌(Amanita pallidorosea)、灰花纹鹅膏菌(Amanita fuliginea)等,均跻身于“世界最毒蘑菇”之列,个个都有致死多人的记录。在这4种蘑菇之外,该科中被列为“极毒”级别的毒蘑菇还有10种(块鳞鹅膏菌、拟卵盖鹅膏菌、毒鹅膏菌、条纹毒鹅膏菌、假褐云斑鹅膏菌、纹缘鹅膏菌、白黄盖鹅膏菌、白毒鹅膏菌、锥鳞白鹅膏菌、鳞柄白毒鹅膏菌)。这14种“极毒”级别的毒蘑菇,让鹅膏菌科跃升为毒蘑菇全部39个科中的“最毒家族”,其极毒蘑菇的种数远高于白菇科(1种)和丝膜菌科(8种)。因此,鹅膏菌科既是蘑菇界的最毒家族,同时又是毒蘑菇大家庭中极具研究价值的一个科。

不过,毒蘑菇所在的这39个科,其成员并不都是毒蘑菇,也有着无毒的可食用蘑菇。即便是令人谈之色变的鹅膏菌科,也一样有红黄鹅膏菌(Amanita hemibapha)和白条盖鹅膏菌(Amanita chepangina)这类很好吃且没有毒性的食用蘑菇。正因为如此,“某个蘑菇是否有毒”就变得更难分辨了。

从地理分布上看,无论寒温带、温带、亚热带还是热带,全国各省市区都有毒蘑菇的分布。在毒蘑菇生长旺盛的夏季,很多地方也都有食用毒蘑菇导致中毒的事件发生,年年都有死亡记录。因此,对于毒蘑菇,我们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毒素最关键

由于毒蘑菇的种类不同,它所含有的毒素的类型和成分往往也不同。总体而言,这些毒素的成分相当复杂,目前远未研究清楚。

相对来说,国内外研究得比较多的,就是上述鹅膏菌科(Amanitacea)的鹅膏菌属(Amanita)。研究人员在该属的3个剧毒种中,陆续分离出了3种毒素,分别是鹅膏毒肽(毒伞肽)、鬼笔鹅毒肽和毒伞素。分析表明,鹅膏毒肽至少又可以细分为4种亚型,而鬼笔毒肽则至少包括了5种亚型。此外,从该属的另2个有毒种中,还分离出了蜡子树氨酸、异鹅氨酸和毒蝇碱等毒素。

这就是说,仅仅从1个属的5个种中,到目前为止就分离出了6种构型非常复杂的毒素,而且还不能排除今后在这5种毒蘑菇中继续发现新种类毒素的可能。那么,在有着421个成员的毒蘑菇大家庭中,又会含有多少类型、多少种五花八门的毒素,也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毒蘑菇中毒的症状表现各有不同,也就并不奇怪了。多年来,医学界根据中毒后的临床表现,把毒蘑菇中毒的类型分成了6种。需要指出的是,这个分型是用来指导临床救治工作的,并不是精确地根据毒素成分来划分的。

 

毒蘑菇“民间鉴别法”大起底

“高招”一:“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无毒”。

图(1)这种色彩鲜艳的蘑菇,在欧洲被称为“凯撒蘑菇”,传是凯撒大帝最喜欢吃的蘑菇,学名是“橙盖鹅膏菌(Amanita caesarea)—是的,它正是出自大名鼎鼎的“毒王之家”鹅膏菌科,与同科里那帮剧毒的兄弟不同,它一点毒性都没有,很好吃。

反过来,外表朴实无华的、颜色很像我们在菜市场里的食用蘑菇的蘑菇,则是鹅膏菌科的“灰花纹鹅膏菌”(Amanita fuliginea),如假包换的“世界最毒蘑菇”!

 

20131056不可貌相的毒蘑菇-上.jpg

 (1)可食用的凯撒蘑菇(橙盖鹅膏菌)。(2)鳞柄白毒鹅膏菌。中毒类型:溶血型、肝脏损害型。(3)叶状耳盘菌。中毒类型:胃肠炎型、光过敏性皮炎型。

 

 “高招”二:“煮的时候,能使银器、大蒜、米饭变黑的蘑菇有毒,否则无毒”。

一句话就可以推翻这个结论:淡红鹅膏菌(Amanita pallidorosea)位列世界最毒蘑菇之一,用银器皿怎么煮也不会发黑,与大蒜和米饭也不会发生变黑反应。事实上,古代用银器验毒,是用来对付砒霜(三氧化二砷)的。限于技术条件,那时的砒霜不可能提炼得很纯,总会混有一些硫化物。用银针试探的时候,银会与硫化物发生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这就是银针验毒的原理,它验的其实是硫。如果某种毒物中不含硫,比如淡红鹅膏菌、很多无硫的有机毒物甚至提纯后的砒霜,都无法让银变色。至于能让某些食物变黑的毒蘑菇,还真是有的,例如胶陀螺科的叶状耳盘菌(Ionomidotis frondosa),俗称“黑木耳”(图(3)),在水中漂洗的时候,水就会变色,和鸡蛋一起炒的时候,蛋也会变黑。但是,这不能反过来理解为“不让银器、大蒜、米饭发黑的蘑菇就没有毒”。

 

“高招”三:“不被虫咬(不生蛆)的蘑菇有毒,被虫咬(生蛆)的蘑菇无毒”。

看看,图(2),好端端的几个鳞柄白毒鹅膏菌(Amanita virosa)被虫子啃成了这个样子,而它可是属于“极毒”级别哟!

原来,人和虫子的体内环境、生理机制虽有诸多相通之处,但毕竟还是差得太远了。比如,人体内存在的某种受体能够与某种毒素结合,之后就会引发中毒反应,而虫子体内没有这种受体,自然也就不会中毒了,反之亦然。因此,除虫菊可以让虫子死掉,人却没什么感觉(无毒或低毒);而上面那个毒蘑菇,虫子啃得不亦乐乎,但人只要吃上一个,基本就回天乏术了。而在自然界,太多的可食用蘑菇从没被虫咬过,而它们本身并没有毒性。

其实,更简单的办法是举例子。对人极毒、对虫无毒的,有鹅膏菌科的鳞柄白毒鹅膏菌(Amanita virosa);对人极毒、对虫也有毒的,有毒鹅膏菌(Amanita phalloides);对人无毒、对虫也无毒的,有前面讲过的橙盖鹅膏菌(Amanita caesarea);对人无毒,对虫却有毒的,则有鸡油菌科的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

可见,虫子有没有咬过、是否能毒死虫子,都无法确定地证明某个蘑菇是否对人有毒。

 

高招”四:“腥/辣/苦/涩/麻/臭的蘑菇有毒,否则无毒”。

/////臭,这个标准涵盖了很多复杂的味道,而且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很难逐一定量讨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即便某种蘑菇没有这些令人不快的味道,而且甚至带有些鲜香,也不能成为这个蘑菇无毒的证据。事实上,很多毒蘑菇在烹制时与食用蘑菇非常类似,也有着鲜美的滋味和口感,在锅里的样子与食用蘑菇完全无法分辨,吃起来也同样是鲜美可口。正因如此,造成了很多起毒蘑菇中毒事件,隐蔽性和危害性非常大。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3年第10期)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