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发现的恐龙种类(上)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科普纵览 > 考古 • 进化

莱阳发现的恐龙种类(上)

《科学世界》  发表于 2018年06月06日

撰文/张嘉良、王强、蒋顺兴、孟溪

 

棘鼻青岛龙:我国最著名的鸭嘴龙

棘鼻青岛龙、中国谭氏龙、金刚口谭氏龙、莱阳谭氏龙和巨型山东龙都属于鸭嘴龙科,是莱阳恐龙动物群的代表性属种。而其中尤以棘鼻青岛龙最具代表性也最为著名。它是新中国成立后发现的第一具完整的恐龙骨架,也是亚洲发现的第一个带有头饰的赖氏龙亚科的成员。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其鼻骨向前上方竖起,在头上形成一个棘状突起,这就是棘鼻青岛龙之种名“棘鼻”的来历。据杨钟健文献记载,当年的发掘共发现两个头骨和许多头后骨骼,其中辨认出至少7个青岛龙个体,可能还有两个是未成年个体。将这些化石中保存较完整的头骨和一些头后骨骼装架,组成了一具较完整的棘鼻青岛龙骨架,其头尾长约6.2米,站立高约4.2米。

201108p32_f1.jpg

图1. 棘鼻青岛龙骨骼素描图

 


棘鼻青岛龙最大的特征就是它独特的棘状头饰,它是几乎完全由鼻骨形成并向前向上伸展的鼻管,长约40厘米。鼻棘主干由左右鼻骨合二为一,横截面略呈椭圆状,鼻棘末端变宽且左右鼻骨明显分开。据杨钟健记述,在化石修理过程中,鼻棘曾断裂,断面显示鼻棘被石质充填,证明了其鼻棘为中空的。

由于青岛龙这一特殊的鼻棘明显不同于已发现的其他鸭嘴龙的头饰,自从被报道以来就一直被广泛的关注并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前苏联古生物学家Rozhdestvensky认为,棘鼻青岛龙可能是幼年谭氏龙的同物异名;法国古生物学家Taquet认为,棘鼻青岛龙头骨的管状棘是由于鼻骨的错位造成的,而将鼻骨恢复原位后,青岛龙就变成了一种典型的平头鸭嘴龙,进而也认为青岛龙是谭氏龙的同物异名;美国古生物学家Horner认为,青岛龙是基于有头饰和没头饰的两类鸭嘴龙材料组合而成的混合体,并怀疑青岛龙鼻棘并非中空。相反,也有学者将青岛龙作为一个有效的分类单元归于有头饰的赖氏龙亚科,如法国古生物学家Buffetaut等认为棘鼻青岛龙是有效属种,其头上的管状突起是确定无疑的;2004年,Horner又通过系统发育分析,认为棘鼻青岛龙是赖氏龙亚科的原始类群。但由于棘鼻青岛龙的两个头骨化石的前半部都有缺失,又没有发现新的头骨材料,所以有些问题现在还很难得到解决,需要进一步的发现和深入研究来解答。

201108p32_f2.jpg

图2. 棘鼻青岛龙复原图

 


中国谭氏龙:莱阳第一具恐龙化石

莱阳发现的谭氏龙共13种,分别为中国谭氏龙、金刚口谭氏龙和莱阳谭氏龙,均属于平头的鸭嘴龙亚科的成员。中国谭氏龙是我国学者发现的第一具恐龙化石,标本主要包括头骨的后部、部分脊椎骨及四肢骨。1929年,瑞典古生物学家维曼研究后认为是一种新的鸭嘴龙,为纪念标本的发现者,命名为中国谭氏龙。中国谭氏龙身长约45米,头骨顶部平坦无饰,荐椎包括911个愈合脊椎和片状神经棘,荐椎腹面有深沟。

201108p32_f3.jpg

图3. 中国谭氏龙头骨图(瑞典乌普萨拉大学)

 


金刚口谭氏龙是和棘鼻青岛龙一起发现的另一种鸭嘴龙化石。只保存了一部分头后骨骼,包括10个颈椎,一部分背椎、荐椎和若干肢骨等。其发现地点和层位均与青岛龙相同。杨钟健研究认为这些标本不一定归于一个个体,就一些特性来看,可能属于谭氏龙属一新种,故以产地命名为金刚口谭氏龙。

莱阳谭氏龙化石是1958年发现于金刚口村西沟,在上述的棘鼻青岛龙和金刚口谭氏龙发现地点附近。由北京自然博物馆甄朔南在1976年研究命名的。标本包括一个保存相当完整的荐椎,一个不完整的右肠骨。荐椎由9块椎骨组成,腹面有较深的直沟,显然归于平头的鸭嘴龙亚科。

201108p32_f4.jpg

图4. 谭氏龙复原图

 


由于这3种谭氏龙发现地点和层位几乎相同,而且都只有部分骨骼被发现,并没有相对完整的骨架,尤其是莱阳谭氏龙和金刚口谭氏龙都没有发现头骨,而中国谭氏龙也只有头骨的后半部分,所以关于这3种谭氏龙的有效性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谭氏龙与青岛龙关系的争论很多。有学者认为莱阳谭氏龙是棘鼻青岛龙的同物异名,金刚口谭氏龙则是中国谭氏龙的同物异名;也有学者认为,金刚口谭氏龙是有效属种,而莱阳谭氏龙是其同物异名等。最近的系统分析则认为谭氏龙并不一定属于鸭嘴龙亚科,而可能与禽龙类关系更密切。由此可见,莱阳鸭嘴龙科各属种的有效性、分类及其相互演化关系需要进一步的发现和研究来明确。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1年第8期)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