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发现的恐龙种类(下)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科普纵览 > 考古 • 进化

莱阳发现的恐龙种类(下)

《科学世界》  发表于 2018年06月06日

撰文/张嘉良、王强、蒋顺兴、孟溪

 

破碎金刚口龙

破碎金刚口龙是1951年杨钟健等在金刚口南沟发现的。与青岛龙发现地点金刚口西沟不同,南沟中的化石都较为零散破碎,其中有一细长的右肩胛骨,肩胛骨末端的加阔不很显著,明显具有肉食龙特征,杨钟健将其命名为破碎金刚口龙。

201108p35_f1.jpg

图1. 金刚口龙复原图

 


巨型山东龙:世界上最大的鸭嘴龙

巨型山东龙化石最早是由原地质部石油局综合研究队于1964年在莱阳和诸城王氏群中发现的,其后在诸城吕标乡龙骨涧经过4年发掘,采集了重达30吨的标本。经过4年修复,1972年由中国地质博物馆胡承志研究,确定为一种新的鸭嘴龙,命名为巨型山东龙。它首尾长约15米,站立高约8米,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鸭嘴龙化石。它的头骨长,头顶平,头后宽,嘴长而宽扁,嘴前端有角质喙,嘴里布满密集的牙齿,适合咀嚼坚硬的裸子植物枝叶或被子植物种子等。

201108p35_f2.jpg

图2. 山东龙复原图

 


红土崖小肿头龙

红土崖小肿头龙是1972年由中科院古脊椎所董枝明在莱阳红土崖观察王氏群剖面时采集到的。这一小型恐龙头骨上的顶骨和鳞骨肿厚,但比较平,不拱起。头上无明显的隆起栉饰。下颌骨较高,牙齿纤细,单排,牙齿的外侧有中嵴,前后侧有对称的小齿。荐椎双平型,有6个愈合的荐椎,第Ⅱ荐椎椎体膨大,横突与荐肋愈合变得粗壮。推测其身长约5060厘米。

201108p35_f3.jpg

图3. 小肿头龙复原图


 

似格氏绘龙

似格氏绘龙是1923年由谭锡畴在莱阳天桥屯一带的王氏群中发现并采集的,包括部分尾椎骨、一个保存完好的荐骨及相连的右肠骨、一个残破的左股骨和一块鳞甲。1995年,Buffetaut等在重新对保存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来自莱阳的标本进行对比研究时,根据其右肠骨为扭曲的“翼状”且侧表面有一条脊贯穿,髋臼后部极短,左股骨第四转子位于远端,鳞甲内表面深深内凹等特征,认为这些材料属于甲龙类而非鸭嘴龙,类似于蒙古戈壁中发现的格氏绘龙。

201108p35_f4.jpg

图4. 绘龙骨架

 


似甘氏四川龙

似甘氏四川龙是1951年与青岛龙、金刚口谭氏龙一同发现的,其标本主要为金刚口西沟青岛龙地点发现的9枚肉食龙的孤立牙齿,以及周围王氏群中发现的5枚肉食龙牙齿。这些牙齿发现于不同地点,不同层位,而且大小差别也很大,明显不属于同一个体,但杨钟健对比研究后认为,它们在构造特征上几乎一致,即扁平稍有弯曲,前后有均匀的锯齿,应属于同一种恐龙,这种恐龙与甘氏四川龙较为相似。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1年第8期)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