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莱阳恐龙发掘点滴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科普纵览 > 考古 • 进化

1951年莱阳恐龙发掘点滴

《科学世界》  发表于 2018年06月06日

撰文/程心、王强、王建华

 

195169月,中科院古脊椎所杨钟健带领刘东生和王存义等3人组成考察队,在莱阳地区进行野外考察,并在金刚口进行了发掘,采集了一大批恐龙和恐龙蛋化石。在潘云唐所著的《刘东生传》一书中对那段历史有着详细的记述:1951年,山东大学地矿系主任何作霖写信邀请杨钟健去看前一年山东大学师生在莱阳实习时发现的恐龙蛋和恐龙化石。于是,杨钟健带领刘东生、王存义等前往山东大学。之后不久,杨钟健一行在王庆昌、周明镇和胡伦积的陪同下前往莱阳进行考察,于是便有了1951年这次发掘。

201108p42_f1.jpg

图1. 1951年的发掘现场


 

20104月,中科院古脊椎所-莱阳联合科考队在队长汪筱林的主持下,在对原青岛龙化石地点(1号地点)试发掘伊始,就有多位曾经参与和亲历过1951年发掘的老人前来给我们讲述当年所经历的一些事情。其中,潘合先老人对那段历史记忆犹新。当年他才13岁,还在念书,现虽已73岁了,却仍然清楚地记得当时在莱阳考察的杨钟健、刘东生和王存义等一行的音容笑貌,对每个人都有非常精确的容貌描述。在发掘期间,他带我们观察了杨钟健等发现恐龙蛋化石的地点,几乎在每个地点都能看见一些蛋壳碎片。他也给我们讲到发掘青岛龙时的情况,说“没有挖到完整的,骨头都是散的”等等,这与科学文献上的记载完全吻合。他还给我们讲述了其中一件有趣的经历:

一天,他去地里拔葱,在回家的路上经过一个小河沟时,遇到了正在金刚口一带考察的杨钟健一行。

“小孩儿,你知道哪里有龙骨么?”杨钟健亲切地问道。

“蝼蛄?地里到处都是啊。”他回答道。

“不是蝼蛄,是龙骨。”

“您说的是石龙骨吧?”

“是呀。”

“等一下,我把葱送回家,然后带你们去。”

他带一行人从村子北边的路上过来,在道旁沟里的南坡上,就可以看到骨头,他下去捡了一块准备扔上来。

杨钟健兴奋而又急切地说:“好,好,别动了,别摔碎了。”

此后,杨钟健在这一地点组织开展了建国以来第一次最重要的恐龙发掘工作,发现了著名的青岛龙等化石。目前我们在1号地点旁看到的当年发掘遗址,现在只是沟边的一个30平方米左右的小坑了。

201108p42_f2.jpg

图2. 1951年杨钟健等发掘的遗址,经过了60个寒暑交替,这里已经面目全非,不但长满了野草,当地老乡还在发掘坑里种上了土豆。

 


刘东生1951年在《科学通报》上发表的“山东莱阳恐龙及蛋化石发现的经过”一文中,对这次发掘经过有着清楚的记述,他特别提到了当地群众对发掘工作的帮助:“有一天,一个孩子拿了一个像河里冲圆了的卵石似的东西叫我们看是不是‘龙蛋’。当我们拿到手里的时候真是高兴极了,因为从来没有看见过保存得这么好的蛋化石,以前找到的蛋多半是碎了的蛋片。可是这个竟完好坚硬得像一块石头。不仅蛋皮保存完好,就是蛋的原来形状也是完好的。这个化石原来是他们拾草的时候拣到的,在那时曾经找到三四个,有的被他们敲碎了,这是剩下来的一个。过了几天在金刚口的西北三里的红蓝埠(现横岚埠)村子附近工作的时候,村里的一个女孩子也在拾草的时候发现了两个蛋化石。我们找到了她,她领着我们到找到蛋化石的地点去,但是我们并没有像她那样好的运气,没有找到什么。到底蛋的化石不像石头似地随便可以找得到的。我们和她商量是不是可以把蛋给我们带回去,等研究清楚了以后放在陈列馆里,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国家地下有这些宝贵的东西,她高兴地答应了。”

这次考察和发掘,发现了以著名的棘鼻青岛龙等为主的莱阳恐龙动物群,以及共生的恐龙蛋化石群,极大地推动了新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发展。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1年第8期)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