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的年龄大约已经46亿岁了,估计还有50多亿年的寿命就将耗尽其核心的氢(聚变为氦),核心将无法支撑来自太阳自身的重力,开始收缩。在这个收缩过程中,氢元素与氦元素一起收缩,这样就加快了核聚变反应的速度,产生了更多的能量(可以达到目前的成千上万倍)。正如炸弹内部的能量释放会带来外壳的迸裂,这颗“太阳炸弹”内部能量的剧增也会把外层的气体层抛向外围,体积猛烈膨胀。太阳晚年的演化中会经历多次这样的“脉动”现象,连地球轨道也会被膨胀后的太阳所吞噬。
由于外壳的膨胀,从宇宙空间看起来,太阳的体积变大了,温度却下降了,从主序星变成了红巨星。在太阳中心,氦元素为主的核心继续收缩,温度升高,能量却无法释放,积聚的能量会出现“氦闪”,即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大部分氦聚变为碳,并向外层猛烈地释放能量,使恒星突然变亮,外层也继续膨胀。在红巨星的演化过程中,会出现多次的氦闪,最后,外层的气体包层扩散为行星状星云,而太阳内核成为一颗白矮星。
实际上,对于大多数恒星来说,晚年演化过程中都存在膨胀现象,原理上都是类似的。
此图所示的是已经膨胀到现在直径200倍的太阳。水星和金星已经被吞没,地球则是在差一点就要被吞没的边缘,岌岌可危。
请 登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