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看到过“在医院发现令药物失效的‘耐药菌’”“‘耐药菌’主要在医院内传播”这样的新闻吧。2010年9月份,在日本帝京大学附属医院里,一种叫做“多剂耐性绿脓菌”的耐药菌大肆横行。感染者人数一度高达46名,专家表示不排除因感染此病毒而致死的可能性。日本出境管理处也发现有感染耐药菌的患者。这些患者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地感染能够分解抗生素的“NDM-1超级细菌”,患者在回到日本后开始出现明显的症状。2010年8月,英国发现了37名感染病例,这表明该病菌在欧洲也在蔓延。同期日本枥木县医院爆发首次该病例,10月,日本琦玉县也公布了同种病例。
“耐药性”指的是“生物对药物的耐受性”。如果某种细菌对抑制细菌繁殖的“抗生素”有了耐受性,该细菌就被称为“耐药菌”。抗生素大致可分为3类,能同时对2类或3类产生耐受性的细菌被称为“多剂耐药菌”。
就是这种多剂耐药菌,导致了文章开头提到的医院内部感染和不分地域的感染。听起来很可怕吧?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该细菌其实是活跃在我们体内、身边甚至各处河流山川的普通细菌的变种。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普通细菌变成了猖獗的耐药菌?这种细菌又是如何传播的呢?
抗生素和耐药菌的“轮回游戏”
1928年,英国微生物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了最初的抗生素。弗莱明在葡萄球菌培养皿中混入了青霉菌。结果培养皿中部分区域的葡萄球菌完全没有增殖的迹象。后来发现,这些区域中有青霉产生的“可以阻止细菌增殖的物质”,也就是我们说的抗生素。
这种物质被称为“青霉素”,1943年,它在各种医疗机构中曾经风靡一时,甚至被称为“奇迹之药”—一来它对人体无害,二来它只会攻击体内潜伏的细菌。不过,对青霉素有着耐受性的细菌早在青霉素开始被用在医学领域的时候就发现了。因此青霉素风行伊始,临床就发现了耐药菌,并很快蔓延开来。
之后,人们针对当时的耐药菌开发了一系列的抗生素,比如对抗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万古霉素。很快,临床上就出现了对各种开发出来的抗生素有耐受性的细菌。这个过程简直就是一场永不落幕的轮回游戏。日本群马大学的池康嘉教授一直致力于耐药菌和抗生素之间关系的研究,他断言:“只要人们还在使用抗生素,耐药菌就一定会出现。”
耐药菌的出现
箭头颜色一致的,是耐药菌与其相对应的抗生素。左上图是绿脓菌,右上上图是肺炎克雷伯菌。这些细菌的一部分可以演变成对抗生素有耐药性的“耐药菌”,扩大细菌感染。从图片上并不能看出该细菌是否已经被“耐药菌化”。右上下图是万古霉素耐性肠球菌,它通过与一种叫万古霉素的抗生素接触,来获得耐药性。紧接着的时间轴清晰表示了针对主要抗生素的耐药菌最初的出现时间。向下的箭头表达的是临床许可使用该抗生素的年份,向上的表达的是耐药菌的出现年份。
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着绿脓菌这样毒性较弱的病原菌。我们的体内也有毒性较弱的病原菌,比如像大肠杆菌这样的肠内细菌。目前,主要的耐药菌,都是这些毒性较弱的病原菌通过与抗生素的接触,获得耐药性之后蜕变而成的。
这些耐药菌都是在什么场合下引起感染的呢?我们以抗生素的功效为标准,比较一下对抗生素敏感的细菌和能抵御抗生素的耐药菌。
我们的皮肤和黏膜每天都在跟无数细菌进行亲密接触。当皮肤和黏膜处于健康状态,“自然免疫系统”正常运转的情况下,不管是敏感菌还是耐药菌,都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影响。
不过,对于身体不舒服的人、老年人、重病患者等免疫系统变弱的人群来讲,情况就没有那么乐观了。细菌会轻而易举地进入人体并迅速大量繁殖,严重的会导致细菌感染。如果入侵的是敏感菌,只要服用抗生素就可以抑制其增殖,从而治愈。人类就是利用“自身免疫”和“抗生素”两大武器来对抗病原菌。
如果免疫系统减弱的人感染了多剂耐药菌,治疗就变得举步维艰了。一来目前并没有什么有效的治疗方法,二来患者病情恶化得非常快—这也是耐药菌容易在医院内肆虐的原因。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1年2期)
请 登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