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见不鲜的耐药菌感染(3)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科普纵览 > 生物 • 医学

屡见不鲜的耐药菌感染(3)

《科学世界》  发表于 2018年06月19日

耐性遗传基因也可以传承给异类

生物都能把自己的遗传基因传递给后代,细菌也不例外。只不过,细菌有着它们自己的传递方式—不论周围的细菌是同类还是异类,它都可以将自己遗传信息的一部分传递过去。

比如细菌有一种特殊的遗传物质,被称为“小型闭合环状DNA”(质粒),细菌可以把遗传信息记录在“质粒”上,再将它们传递出去。某细菌通过质粒,放出DNA的片段,周围细菌吸收这样的质粒获取DNA。另外,“噬菌体”也是一种细菌间交流基因的工具,它是一种在细菌与细菌之间传播的病毒,可以将细菌的部分DNA装载并运输至下一个细菌中,在此过程中承担了邮递员的角色。

与细菌耐药性相关的基因就是这样传递扩散开的。养鸡场里饲养的鸡肠子里有一种叫肠球菌的细菌,它可以将耐药性遗传基因传递给人体大肠内的细菌。如果这些鸡的饲料中添加了抗生素(与“万古霉素”非常相似),就可能会促使鸡肠内的肠球菌产生耐药性。一旦人食用了这种鸡肉,也有可能将携带耐药性遗传基因的细菌引入体内,并将使人体内的细菌获得耐药性。

许多专家学者都担心这种“超越物种的基因传递”会培育出更加顽固的耐药性细菌。有一种被称为“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菌群体非常容易传递遗传基因。文章开头提到的多剂耐药菌绿脓菌就是其中的一种。从革兰氏阴性菌这个群体可以衍生出有着各种耐药性的“超级耐药菌”。


                                              201102p7_f1.jpg

耐性基因的传承方式

细菌可以将耐性基因传递给其他种类的细菌(1~2)。只不过,就算细菌的一部分个体有了耐性基因,由于数量较少,暂时不会有什么问题。等人开始使用抗生素的时候,耐药菌就会顽强地存活下来,迅速增殖,导致传染病频发(3)。

 

在医院里更容易感染绿脓菌

为什么绿脓菌弄得人心惶惶?它们只不过是一种经常活跃在河流、土壤里的毒性很低的细菌,只可能感染免疫力低下的人。它们通常附着在皮肤上,患者通过接触感染。同时这种绿脓菌耐干燥,可以在干燥的地板上存活几个星期。如果这种细菌升级成了多剂耐药菌,可以想象,它将长期盘踞于医院,伺机引发大规模的医院内部感染。

若发现感染病例的医院没有迅速采取措施,后果将急剧恶化。20104月,日本千叶县医院首先发现了多剂耐性绿脓菌的感染病例。院方迅速隔离患者,采取严格措施,最终成功遏制了细菌的传播。相反,日本帝京大学医院没有重视日益蔓延的绿脓菌感染病例,最终出现了大量的被感染者。

越是人流密集的大医院,越应该加强耐药菌的检测、宣传和治疗,积极应对医院内部感染。特别是发现新型耐药菌的时候,即使只有1例,院方也要立刻行动起来,执行院内感染防御措施。对此,日本东邦大学的馆田一博副教授表示:“感染了某耐药菌的患者同一天来同一家医院就诊的可能性非常小,因此只要有同种耐药菌的多个疑似病例同时出现,医院就应该作为院内感染的前兆来处理,抓紧实施消毒措施。”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1年2期)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