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航天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科普纵览 > 工程 • 技术

载人航天

《科学世界》  发表于 2019年04月02日

载人航天的历史其实就是一场大国之间的角逐,是国家实力的象征,是任何一个致力于崛起的大国都无法回避的诱惑。因为它承载了人类的梦想,开辟了通往宇宙的道路。

091010_载人航天 图1.jpg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上天之后,当时的国防部五院院长钱学森就提出,中国要搞载人航天。国家当时将这个项目命名为“714工程”(即于19714月提出),并将飞船命名为“曙光一号”。然而,中国在开展了一段时间的工作之后,认为无论是在研制队伍、经验方面,还是在综合国力、工业基础方面搞载人航天都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个项目就搁浅了。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1992年党中央批准研制载人飞船工程。自此,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并取得巨大成功。

19991120日,我国成功发射了自行研制的第一艘飞船——神舟一号,成为世界上第3个发射宇宙飞船的国家。此后,又分别发射了神舟二、三、四号无人试验飞船。

神舟飞船与国外的飞船的发展相比,起点更高,越过了单舱式飞船、双舱室飞船,一开始就设计为三舱式飞船,可乘坐23名航天员,一个是推进舱,为飞船提供动力。一个是返回舱,是航天员在发射和返回时乘坐的地方,同时也是飞船的操控中心;再有一个就是轨道舱,是供航天员休息的地方。可以一船多用。国外的飞船在返回后,其轨道舱一般废弃在轨道上,而中国飞船的轨道舱具有“留轨利用”的功能,舱内的仪器设备能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向科技卫星一样自主的工作半年左右,因此能充分发挥飞船的“余热”。

2003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中国航天员送上了太空,实现了历史的突破,圆满完成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步任务。200510月发射的神舟六号,实现了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走出返回舱、进入轨道舱(实验舱),进行科学实验操作,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计划的开始。神舟七号的航天员又走出轨道舱(气闸舱),成功实现了“太空行走”,这又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2008925日,中国人自行研制的载人飞船神舟七号,载着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3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他们完成了太空行走、空间应用实验和小卫星释放等多项太空飞行任务。为保证出舱活动的顺利,与神舟六号相比,神舟七号技术状态共进行了227项更改。技术难度大,倾注了科学家们的大量心血。其中,伴飞小卫星的成功释放,积累多个空间飞行器在轨测控经验,为我国载人航天下一个目标进行了技术准备,也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空间释放技术的国家。

随着载人航天计划进一步的实施,我国空间应用和空间实验将全面展开。我国将于20102011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这是一个简单的空间实验站。在发射天宫一号之后的两年中(设计寿命为两年),我国将相继发射神舟八号、九号、十号飞船,分别与天宫一号实现对接。此后,再研制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到2015年,我国将完成天宫二号、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建设,用多艘飞船进行载人对接实验和驻留实验。未来,我国将建造长期有人照料、短期自主飞行的大型空间站,它能大规模、长时间地开发宝贵资源,造福人类。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09年第10期)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