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一个城市发展的热身运动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科普纵览 > 工程 • 技术

上海世博会:一个城市发展的热身运动

朱新娜  发表于 2019年04月03日

159年的时间,世博会见证了人类发展从一次次量变的积累到质变的突破。本届世博会将目光投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将意味着什么?又将带来怎样的示范作用?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世博会主题演绎总策划师顾问、上海市规划委员会城市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郑时龄。

科学世界:世博会发展到现在,经历了数个阶段。您曾提到过一个“再城市化”的概念,能否介绍一下现代世博会与早期世博会的规划和设计有什么不同?

郑时龄:就世博会与城市的发展而言,世博会也反映了城市化的历史。城市化的历史始于工业革命。1700年,英国的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2%,在工业革命开始的1760年前后,这个比例达到10%左右。当伦敦举办1851年世博会时,全世界的城市化水平只有6.5%,当时,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为11.4%,而英国的城市化已经达到50%,进入了城市时代,大致相当于201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

世博会与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其规划上的成功与否则取决于其区域定位以及与城市的总体关系,包括交通、环境及城市管理等因素。在上海世博会的筹办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世博会项目计划和城市规划战略之间的联系。同时,也特别关注世博会结束之后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最初的世博会,例如1851年伦敦世博会,只有一幢大型的展馆,面积92146平方米,占地仅0.104平方公里,大约只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场地面积的1/50。其后世博会的园区面积不断扩大,从城市的局部变成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巴黎历届世博会的占地面积都不到1平方公里。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开始设立独立的主题展馆,包括工业馆、机械馆、艺术馆、农业馆等,占地面积迅速扩大为2.33平方公里。1939年纽约世博会占地4.85平方公里,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占地1.62平方公里,都有相当大的规模。2010年上海世博会占地5.28平方公里,是世博会有史以来最大的园区。

大规模的展览场地为建筑师的设计提供了充分的空间,从早期的单幢建筑发展到展览建筑群,同时也出现了大量辅助建筑,如会议中心、演艺中心、多功能中心以及各种服务设施。世博园成为一座配套齐全的小型城市。包括火车站、地铁站、汽车站、停车场等大型交通设施成为世博会建筑和设施的组成部分。世博园的景观和景观建筑,园区的道路系统、城市街区等也都成为世博会园区设施的有机组成。

科学世界:本次世博规划有什么样的侧重?

上海是中国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但就整体而言,上海有必要实施再城市化计划,1990年的浦东开发就是上海进入再城市化时期的标志。中国的许多城市在城市化的过程中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往往缺乏规划的前瞻性。再城市化意味着从整体上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建设创意城市,注重城市的环境品质,建设良好、高效的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的公共服务体系。同时,城市的经济采取的是科学的增长方式,可持续发展的方式,这些就是再城市化的目标。

科学世界:上海没有空地,选出一个世博园区有很大难度。为何选址在此?

郑时龄:世博会的核心价值是“进步”和“创新”,上海世博会的主题的核心价值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世博会的选址本身就是这一主题的最佳演绎。上海世博会的选址经历了从城市中心的花木地区,改为郊区的黄楼,又改为黄浦江两岸的城市中心区,反映了上海在建设绿色宜居城市方面的进步。早在1984年,上海就萌生了主办一届世博会的意愿,1999年形成了申请主办2010年世博会的计划。当时计划将世博园区放在浦东的黄楼地区大约2平方公里的地区,在2001914日的国际展览局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将世博园区设在黄浦江两岸、卢浦大桥与南浦大桥之间的滨水区的方案,获得了与会各国代表的一致好评。

从原先的2平方公里的规划园区面积,到今天的5.28平方公里,也反映了世界各国、各地区和国际组织对上海的期待。

科学世界:世博园区规模的确定在筹建之初有什么考虑?

选址位于黄浦江两岸,其中浦东部分为3.93平方公里,浦西部分为1.35平方公里。世博会园区位置距离市中心约5公里,可以综合利用上海老城厢历史风貌区、外滩及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社会经济和人文资源,并使世博会场馆得到最有效的后续使用。

世博会选址规划控制区域内有企事业单位326家、约25000户居民,其中有钢铁厂、化工厂、发电厂、码头等,其中严重的污染源、棚户区和质量较差的住宅群与工厂混杂在一起。位于浦西的世博会选址规划控制区域内有大约12家工厂企业,这里曾经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其中有中国第一家近代工业企业——成立于1865年的江南制造总局,20世纪初迁至现址。它曾经是中国的第一家兵工厂,是洋务运动的产物,近代中国的第一杆枪和第一门炮都是这里制造的。其中的总办公楼、2号船坞、指挥楼、飞机车间等已被列入第二批上海优秀近代保护建筑名单。在世博会场馆的建设过程中,一些具有历史价值和利用价值的工业建筑、船坞和构筑物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并改造成了船舶工业博物馆、商业博物馆和能源博物馆等。

该地区在上海的总体规划中被确定为公共开放空间,世博会场馆的建设为黄浦江两岸增添了滨江岸线景观。世博会的辐射效应和场地的后续利用也关系到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0100740上海世博会:一个城市发展的热身运动.jpg

中国船舶馆由江南造船厂的旧厂房重新优化设计和改造而成

 

科学世界:有人说普通的城市建筑是“休闲装”,而世博会的建筑是“时装”,您怎么看这种说法?

郑时龄:世博会也是世界建筑博览会,园区内的各种建筑本身就是展品,推动了世界建筑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建筑和工程技术的创新,才使许多世博会被誉为成功的世博会而载入史册。水晶宫使1851年伦敦世博会流芳百世,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的主展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埃菲尔铁塔和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的标志原子塔都被誉为“改变了世界的建筑”。

世博会让建筑大师施展才智,让未来的建筑大师充分发挥才能,脱颖而出。芬兰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挪威建筑师斯韦勒·费恩、巴西建筑师奥斯卡·尼迈耶尔、美国建筑师山崎实、加拿大建筑师摩西·萨夫迪、荷兰建筑师组合MVRDV等,都是由于他们的世博会作品而被世界所认识。世博会成为培育世界级建筑大师的课堂和实验室,建筑师可以在基本上不考虑周边环境和建筑的复杂功能及技术的条件下,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全新的建筑空间,这就是“世博会的建筑是时装”的比喻。

历史上的一些世博会建筑不仅成为世博会的标志,也成为城市乃至国家的标志性建筑。由于当代世博会的规模宏大,建造了数以百计的展馆,形成了多元化的世博会建筑,那种仅仅以一座标志性建筑代表世博会的英雄主义建筑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各国展馆也更重视建筑的内在本质,注重建筑的生态价值。世博会也以其建筑的整体意义而表现其标志性,表现世博会的价值,并流传久远。

当然,世博会的建筑并不总是代表进步的方向,历史上也不乏倒退的实例,例如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和1962年西雅图世博会就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了复古的建筑思潮。

科学世界:有人说世博会一个城市发展的热身运动,您怎么看?

郑时龄:世博会基本上是城市的世博会。世博会的成功与否仅就与设计有关的领域而言,需要取决于规划与建筑、景观、展示、标识等系统的整合,改变以往相互割裂,自我封闭的专业领域界限。历届世博会是各主办城市发展的重要契机,同时也确立了主办城市的空间结构。

科学世界:历届世博会都是如此吗?

历史上,美国曾经是最积极举办世博会的国家,总共举办过14届世博会,是世界上举办世博会次数最多的国家。在19世纪,美国急于给全世界展现一种工业强国的形象,在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举办两年后就举办了1853年纽约万国产业博览会。1974年举办的斯波坎世博会正值能源危机时期,以“无污染的进步”作为主题,确立了关注人类生态环境,以斯波坎河和瀑布的自然景观作为世博会的标记,以“庆祝明日焕然一新的环境”为题,进行了一系列国际性的专题研讨会。博览会后,城市建造了新型污水处理厂,使河水变得清澈,引起了全世界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蒙特利尔在筹办1967年世博会时,正处于城市快速发展的阶段,实现了城市管理部门已经计划了数十年的基础设施,为蒙特利尔提供了未来的发展机遇并完成了新区的城市化,使蒙特利尔成为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之一。这届世博会在进行规划时,将世博会的场地布置在圣劳伦斯河上的岛屿和浅滩上,这些岛屿绝大部分是人造的。为筹办世博会,整治了圣劳伦斯河和圣埃莱娜岛,改善了城市的交通和基础设施,地铁系统将城市中心与世博园区联系在一起。这次世博会给予城市一个思考未来发展的机遇,使城市的新区得以实现城市化。圣埃莱娜岛和圣母岛用地铁、道路和桥梁连接起来。1962年,城市开始建设地铁,世博会开幕前6个月,全部工程竣工。利用地铁施工挖出来的土方,在圣劳伦斯河上填出一些岛屿,同时也利用一些荒岛,辟为世博会的场地。今天,这些岛屿形成了一组城市中心的公园。而世博会也留下了永久的公共交通设施、道路和公共空间。蒙特利尔世博会成为有史以来第二大世博会,受到公众的普遍称赞。

里斯本通过1998年世博会的举办,促进位于塔霍河岸边的一块3.40平方公里的土地在环境和城市规划方面的更新,推进了里斯本东部地区的重新开放,拆除了一块老工业基地,这个工业基地包括最早的炼油厂、几十个燃料储罐、一座屠宰场、一座军营和一片很大的垃圾场,以建设“最壮观和难忘的世博会”。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片5公里长的优美的滨水景观,同时刺激了商业的发展。

科学世界:到2030年,我国城市人口将达到60%,本届世博会能为因未来城市的迅速扩大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提供一些什么样的解决方案?

郑时龄:自2007年开始,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生活在城市,世界进入了“城市纪元”,城市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到2040年,全球将有64.7%的人生活在城市中。1950年时,只有纽约和东京拥有1000万人口,而今天全世界有20座城市的人口超过1000万,而且还在呈增长趋势。今天的中国有7座城市的人口超过1000万,1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175座,而欧洲至今只有66座城市的人口超过100万。

发展中国家成为城市化的主体,就这个事实而言,中国的城市化问题会影响未来全世界城市的发展。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未来城市的探讨,将给人类社会留下许多宝贵的遗产。

科学世界:本届世博会对未来城市发展又将起到什么样的示范作用?

这届世博会不仅在展馆的展示方面涉及城市的主题和副主题,各国和各地区的展馆也用城市发展本身演绎这一主题。世博会场地的后续利用方式将会对城市的总体发展,对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在城市功能、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这里面包括了世博会举办前城市基础设施的更新,世博会期间对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带动,以及举办后世博会场地功能的转换、设施的重新定位等。世博会场地的后续利用关系到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0年第7期)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