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华南虎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科普纵览 > 地球 • 生命

拯救华南虎

胡德夫 陆军  发表于 2019年04月03日

前不久,华南虎照片真假事件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由此引发了公众对华南虎更多的关注。野生华南虎究竟是否还有活体?下一步的搜索计划如何?参与这项工作的专家为读者做了部分解答。

 

迄今的古生物学证据表明,最早的虎出现于更新世初期,距今已有200万年历史。1924年于河南省渑池发现的虎头骨化石,被认为是现代虎的直系祖先。之后,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陕西蓝田、四川万县、湖北大冶、云南元谋、广西桂林、河南安阳等地均发现了虎化石。至近代,共有8个虎亚种,即东北虎、华南虎、孟加拉虎、印支虎、苏门答腊虎、巴厘虎、里海虎、爪哇虎,其中,后三者分别于上世纪初至中叶先后灭绝。现存的5个虎亚种,我国拥有前4个亚种,可以说,我国是“多虎”的国度。尽管目前一些分子生物学证据不支持将虎划为8个亚种,但从虎的分布而言,我国也是历史上虎分布最广的国家。

学术界一般认为,仅分布于我国的华南虎具有虎的原始特征,是其他虎亚种的祖型亚种。相对于其他虎亚种,华南虎的体型较小,雄虎体长约2.5米,体重近150千克;雌虎长约2.3米,体重110千克左右。华南虎体毛较短,颜色较深,常呈橘黄色甚至橘红色,与华南地区的植被盖度与环境色调相吻合。条纹既短又宽,其间的间距较大,且体侧常出现菱形花纹。由于原始的头骨外形、短小的面部、细小的头颅以及前倾的眼窝,华南虎被认为是最为原始的虎亚种,而我国华南的广袤丛林正是所有老虎的起源地。由于野生华南虎已难觅行踪,根据华南虎所处的地理位置,猎物密度应介于热带雨林与西伯利亚森林之间,领域面积在100200平方公里左右。华南虎的主要猎物是水鹿和野猪等较大的有蹄类动物,但有时也捕食雉鸡、黄麂、斑羚甚至黑熊、狼等食肉动物。因此,中国可被视为现代虎起源及演化、扩散的中心。华南虎的现代分布范围大致为东起浙闽沿海,西至青川,北抵秦岭至黄河一线,南达粤桂南端,分布范围大约东西2000公里,南北1500公里,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3以上。可见,华南虎不仅是我国特有的虎亚种,也是分布面积最大的虎亚种。

 

昔日百兽之王,今日雄风不再

中国不仅是虎的起源地,而且也是虎的分化中心和虎亚种最多的国家。据史书记载,华南虎曾广泛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南、西南乃至陕西、陇东、豫西、晋南等地区,数量至少应在10万只以上。在我国所有的省份中,湖南、江西、贵州、福建、广东、广西、浙江、湖北、四川、河南、陕西、山西、甘肃等10余个省份都保存有华南虎出没的历史记录,其中清代的乾隆皇帝曾在河北坝上围场猎到一只虎,并立有《虎神枪记》石碑,据专家估计,这只虎应是华南虎,而这也是华南虎分布最北端的记录。

半个世纪前,我国的华南虎数量还保持在4000只左右。但在解放后的几十年里,华南虎遭受了灭顶之灾。1990年,国家林业局与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合作对华南虎进行了专项调查,得出的结论是,我国的野生华南虎仅剩2030只。10年后的2001年,在国家林业局与国外机构合作进行的又一次华南虎调查中,外国专家认为其野生种群存在的可能性已经不大。虽然随后仍有一些地方报告有华南虎伤人和发现虎踪迹等,但都未得到权威部门的最终认可。

中国是文明古国,牧业和农业文明历史悠久,随着人类文明的兴起、扩展以及各种人为因素的干扰,华南虎在世界虎诸亚种变迁史上具有典型性。早期沿江河平原的古代牧业和农业活动及其导致的老虎生存环境的改变,迫使其从水源丰富、植被茂盛的江河湖沼草丛和平原林区消失。近百年来,我国华南虎生存的证据基本上来自山地林区,以致人们误以为虎是典型的山地物种。随着近代经济的发展、人口增多、森林开发和狩猎等经济活动的逐渐增强,对已退缩至山地林区的老虎造成更大的影响,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进一步减少。众所周知,虎是森林中大型捕食动物,处于食物链的最顶端,不仅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而且对森林生态系统变化十分敏感,因此也是重要的指示物种之一。人类对虎的认识和崇尚具有悠久的历史,虎也是所有野生动物中最有价值的物种之一,除了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以外,还有科研、观赏、美学、文化等重要价值。虎是威武、力量、优雅、美学等文化的象征,在众多亚洲文化中,虎都具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历史上分布广泛并融入我们文化生活之中的华南虎,至上世纪80年代末已不见活体。 

 

寻觅虎踪猫迹,终不得见真身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关注野生动物的生活及自然环境的保护。华南虎的生存与否显然是环境优劣的最佳指标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南方诸省均传有华南虎生存的信息。笔者于20012003年与国外专家合作,先后调查了浙江、江西、湖南和贵州的部分地区,主要巡查和核实华南虎的痕迹,走访当地村民,并使用红外线相机拍照。大量的华南虎存在的信息均被逐一排除,许多被认为是虎的踪迹,基本为金钱豹的痕迹,历时两年多的调查,终未得见华南虎的真身。调查组得出结论,这些调查区域已无华南虎,那些未经调查的区域,我们尚不敢妄下结论。从一个物种生存的基本要求而言,我们认为,野生华南虎存在的希望的确十分渺茫,即使有野生华南虎个体,自然复兴的希望也不容乐观。调查中我们也深刻感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希望发现华南虎存在的心情,我们又何尝不想发现华南虎呢?也许可将这种心态称之为“盼虎三心态”。其一,科学角度,若能证实华南虎仍存有野生个体,其意义不言而喻,这可称之为科学上的盼虎;其二,当地群众出于传统文化的需要,希望他们生活的土地上仍存在华南虎,可称之为文化上的盼虎;其三,当地政府部门希望强化自然保护的力度,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投入,华南虎证据无疑是对环境改善的最好诠释,可称之为经济上的盼虎。无论从何种角度盼虎,都是希望华南虎能够繁衍生存下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企盼虎啸山林,敢问路在何方?

鉴于野生华南虎已处于极度濒危的境地,无论在国内或国外,目前对于华南虎的拯救和保护都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野生华南虎的种群尚未到不可挽救的地步,只要一息尚存,就应尽到最大的努力,同时也是出于对我国特有的且与中华文化渊源息息相关的华南虎的钟爱,出于对拯救物种、保护自然和发展经济的责任感和良好愿望,各地各级政府均表现出保护华南虎的很高热情,投入了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另一种观点认为,残存的华南虎数量太少且处于不利的生存环境,自然复兴的希望已十分渺茫。

由此可见,如何拯救华南虎是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依据多年从事虎调查的经验,我们认为,可以从两条途径入手。其一,组织有经验的动物学家,收集各地上报的华南虎信息,对认为可能性较大的地点,进行实地核查。尽管从目前情况看,发现华南虎的可能性较小,但也不失为一条发现华南虎的可行途径;其二,尝试再引入的途径。尽管再引入食肉动物鲜有成功的先例,同时存在很大的风险,但对于华南虎而言,这可能已是最后的选择。再引入具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捕捉处于野生状态的物种并将其移往另一处该物种已消失的地域,称之为移入,这是一个捕捉-运输-放归的过程,是相对简单的重引入过程;二为将圈养条件下繁育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入野外环境,则需要训练动物恢复行为学和生理学方面某些已丢失的野生特性,称之为野化,这种再引入需要历经圈养-野化-放归的过程,是较为复杂的再引入过程。动物越是高等,其适应环境的行为越复杂,而且通过学习获得的生存技能占据较高的比重;圈养历史越是久远,其野化工作所需时间越长。因此,将完全圈养条件下的野生动物放归到自然环境是极为复杂的保护生物学措施,物种放归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必须辅以人工管护措施,监测动物的生存和适应状态。华南虎是大型猫科动物,是进化地位较高等的哺乳动物,再引入的难度可想而知。目前,我国在福建梅花山开展了华南虎放归野化的项目,同时,“华南虎拯救基金会”在南非开展了华南虎野外训练项目。对于这两者,人们存在不同的看法,这也不足为奇,探索前人未走过的路,总要允许人们作一些大胆的尝试。面对处于生存困境的华南虎,任何尝试和探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南非的华南虎1.jpg

生活在南非的华南虎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08年第1期)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