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也能互相传染?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多媒体 > 音频

灾害也能互相传染?

admin  发表于 2019年04月04日

我国有句俗语"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很多时候,倒霉的事情总是接踵而至,祸不单行,这是为什么呢?有一种现象:南美洲的一只蝴蝶拍拍翅膀,便可以导致北美洲几个月后出现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些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世界是一个彼此联系的整体,对于灾害来说,一种灾害的发生往往会诱发其他的灾害。

比如在几年前,日本发生8.8 级特大地震。但地震只是灾难的一个开始,由地震引发的海啸高达10 米,横扫日本沿海地区,破坏了大量的公共设施、房屋等,夺取了许多人的生命。在遭受破坏的公共设施中,还包括福岛核电站,此核电站出现的核世漏和爆炸事故使得大批居民被迫疏散。地震第二天,日本受灾最严重的仙台地区开始降起了鹅毛大雪,宛如隆冬再次来临,这看似无关的天气变化原来也与地震有着密切的关系,据了解,这场大雪正是由于地震造成地球内部的热量通过地裂缝上升至空气中与冷空气交汇而成的,这场降雪虽未成灾,却给灾后救援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这一切,竟然就像是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一样,一种灾难诱发了另一种灾难,又像是原子弹爆炸时的核裂变链式反应,使受灾范围从一个地域空间逐渐扩散到另一个更广阔的地域空间,让人匪夷所思。民间有这样的说法:大震过后必有大疫,大旱过后必有大涝。从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虽然有些不一定正确,却提醒我们采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来解释这些问题。

我们都知道,地球是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四大圈层组成的统一系统,在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中,所有的物质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彼此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促使地球不断变化,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等都已经证实了这一点。正是因为如此,如今形成了一门新的研究学科:地球系统科学。现阶段,人们开始基于这样一种全新的理念重新认识自然灾害,并由此提出了"灾害链"的概念。什么是"灾害链"?按照我国学者的理解就是"一种灾害启动另一种灾害的现象",在灾害相继发生的过程中,必然有一种东西在起着重要的传递作用,那就是能量。灾害链的形成过程,其实就是在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前提下进行能量传递和再分配的一个过程。

在全球范围内,有学者根据多年来对地震灾害及其次生灾害的研究,将环太平洋地震带称为环太平洋地质灾害链,把阿尔卑斯山一喜马拉雅山地震带称作阿尔卑斯一喜马拉雅地质灾害链。在我国,自然灾害由四大灾害链构成,分别为寒潮大风灾害链、地震灾害链、台风暴雨灾害链、干旱灾害链。

虽然灾害链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是由地震引起的震啸链、震震链是最典型的两种。一次地震的发生往往会造成3 种灾害:原生灾害、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

原生灾害就是由地震造成岩层的错位、变形、断裂或地面的直接带来的灾害,主要有:地面断裂或裂缝、地层塌陷、地表岩层错动、房屋倒塌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次生灾害相当于灾害链传递到下一链条时出现的破坏,它是打破了自然界原有的平衡状态或社会正常秩序从而导致的灾害,如地震引起的火灾、水灾、疫情、有害气体的泄漏造成的灾害等。其中,最可怕的是深海地震引发的海啸。地震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烈上升或下沉,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就是地震海啸。海啸形成后,大约以每小时数百千米的速度向四周海域传播,一旦进入大陆架,由于海水深度急剧变浅,使波浪高度骤然增加,有时可达二三十米,从而会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灾难。第三种是地震衍生灾害。地震后,因城市生命线中断,造成城市功能的暂时瘫痪、工业设施的破坏及给人们心灵和精神上带来的创伤。这种灾害是地震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综合作用于社会和社会成员的结果。其特点是灾害持续的时间长、影响深远,恢复困难。

历史经验和教训一再告诫我们"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提前做好抵御灾难的准备,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而且"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狭隘和片面的,我们必须用全面的、整体的、系统的观点认识和改造我们的地球,面对自然灾害,不同地域、不同职业的人们应该联起手来,共同抵御,切断灾害传播的链条,方可阻止灾害的进一步泛滥。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