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日食——真的是君主犯错了吗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多媒体 > 音频

古代日食——真的是君主犯错了吗

admin  发表于 2019年04月04日

太阳是光明的源泉,地球上万物生长靠太阳。古代人们“日升而作,日落而息”,不仅十分关心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长短,寒暑交替,而且还注意到了太阳的异变现象,尤其是日食现象。在中国,观察和研究日食具有悠久的历史。《尚书· 胤征》和《左传》都有记载:夏朝第四个君主仲康在位的时候,负责观测天象的羲和因酗酒而失职,没有及时预报日食,仲康王命胤侯处决了羲和。这次日食事件是我国古籍中最早的日食记录。当然,人们对日食的观测早在羲和之前就开始了。关于远古日食的确切记载,那要算甲骨文中的天象记录了。商代甲骨文中有五次日食记载,比另一世界文明古国巴比伦最早的日食记录早了约五百年。

远古社会的生产力十分低下,人们对于宇宙的认识还处于启蒙和幼稚的阶段,他们关心大自然,可是却往往不是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待大自然。古代的统治者宣扬“天人感应”的神秘主义。他们说:“日,君象也。”“天无二日,人无二主。”君主是人们的太阳。太阳固然至高无上,光明美丽,可是也有异变的时候。一旦日食出现,君主便十分恐惧,害怕灾祸降临。这灾祸不是人(皇帝、皇后等)死便是政非,不是天下饥荒便是江山变色。为了免灾求吉,历代君主在日食这天,不是去神社击鼓祈禳,便是向天下臣民作书面检查,即颁布“罪己诏”。皇帝是天子,神的代表,所谓“罪己诏” ,不过是表面文章。名曰“罪己”,实为罪大臣。历史上,有的君主也比较明智,善于调和内部矛盾。公元221 年六月发生日食,有人向魏文帝曹丕上奏,请求罢免太尉的职务。魏文帝下诏说:天象中的灾异是警告国君的,归罪于左右大臣不是从禹汤传下来的老传统。希望百官各自要忠诚老实,奉公守法,潜心职守,今后有灾异不要再弹劾三公。六年后又发生了一次日食,在位的魏明帝也有类似做法。这两个皇帝在曹操之后如此当政,使魏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为攻灭吴国和蜀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关于日食发生的原因,古人有一些解释:比如《淮南子》说是天上的骐驎相斗;民间长期流传着天狗吃日,天蛤蟆吃日的说法。人们也不知此说起于何时,出于何典,反正是“老一辈传下来的” 。这类荒唐无稽的说法及其救日活动,一直传到20 世纪。1900 年,八国联军侵略我国。这年日食,清朝政府的官员照例要举行驱狗(蛤蟆)救日的祭祀活动,但怕因鸣锣放炮而使外国人误会,于是向外国驻军送去一个照会解释缘由,实在是可悲可叹。

但是我国古代的一些科学家已经能够给出比较科学的解释,比如春秋时期的人已经懂得了日食的成因,战国时石申说日食是由于天体间相互的遮掩。汉代科学家张衡在《灵宪》中说得更明白,意思是,月球不会发光,月光来源于日之照射,迎日则月圆光满;背着时则不圆或无光,这是因为地球遮住了日光;一当月球走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就会发生日食。日食发生的原因、规律、周期、食带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取得的卓越成就。但是,这些丰富的科学知识并没有得到推广和普及,只为个别科学家掌握,封建朝廷的皇帝和大臣们也不懂得这些科学道理。他们排斥科学,推崇迷信,甚至将科学研究的成果用来搞迷信活动。他们将日食认为是天子之灾,月掩日而发生日食的原因解释为“臣掩君” ,“京师不见四方见”的食差(或云雾遮掩)说成是上天另开慧眼,避祸消灾。

日食对于最高统治者和社会政治生活如此重要,因而封建朝廷对于日食的预报和观测是十分重视的。明朝崇祯二年五月初一日食,钦天监的推算与日食前后不符,预测开始的时间早了半个小时,结束又迟了半个小时。崇祯皇帝大怒:“天文重事,怎犯这等错误! 姑息一次,推算再错,重治不饶。”日食推算不准,是因为当时的大统历长期使用而失效;要预报准确,必须修改历法。礼部人员怕今后被株连,上疏提出修改历法并推举由徐光启负责。徐光启一方面继承我国古代天文历法的成就,一方面吸收传入的西方进步天文学理论和科学技术,把中国历法提高到一个新的精确高度。徐光启说:“我国对于日食的预报误差,汉代以前以天计算,唐代以前以小时计算,宋代以来以刻计算,现在则以分计算。”

我国古代不仅仅对日食的预报精确度高,而且对日食的观测也十分细致,在《汉书· 五行志》中对日食发生的时日、方位和程度有着详细的记载。经过南北朝、隋朝、唐朝的观测和研究,天文学家发现了月亮轨道与太阳轨道相交,月亮通过时,会有“当食不食,不当食而食”的现象,这是由于人们视差的问题引起的。由于人们的视差,在观测日食时便会出现“四方不见,京师见” ,“长安为全食,南方剩一半”的偏食现象。将不同的地区(也包括不同的季节)的食差加以区别,这就是“食带” 。唐朝制定《大衍历》时,依据食差创立了“九服公式”,从此将日食的预报工作推进了一大步。

由于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缓慢,经过那么长的时间,古代日食的真正成因以及准确预测才逐渐被人们认识,所以大家一定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呀!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