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迷境·亚洲象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科普纵览 > 地球 • 生命

雨林迷境·亚洲象

玉罕、王文芳  发表于 2021年06月17日

 

 

油画作品《雨林迷境——回家》(玉罕/绘)

 

在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境内,有一片广阔的热带雨林,生长和栖息着数千种热带动植物。这里有亚洲体型最大的陆地野生动物,也是最具代表性的雨林旗舰种——亚洲象。

一次偶然的机会去到昆明市圆通山动物园,在游玩时有幸看到了两头亚洲象。象妈妈带着小象宝宝在园内的生活区玩耍,在众多游客的围观下,小象略显紧张,寸步不离地跟在象妈妈身后。象妈妈在与游客互动的同时也不忘照看自己的宝宝,不断地用鼻尖轻抚着小象的额头。象妈妈眼神中流露出满满的母爱和温柔,画面是那么的和谐,看着小象这憨态可掬的模样,我忍不住拿起相机记录下这一刻。在向导的介绍中得知,昆明市圆通山动物园内有三个亚洲象生活区,园内目前一共饲养着九头亚洲象。据了解国内许多动物园的亚洲象均出自昆明圆通山动物园,因为园内的饲养管理技术较为完善,亚洲象的种群数量得以提升的同时,也承担起了亚洲象科普宣传及保护的重任。

看着园内亚洲象在饲养员的关爱下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想到了我国野生亚洲象。它们现在所面临的生存处境从未如此艰难,正如许多纪录片中所述“随着人类发展的推进不断压缩着亚洲象栖息的生活空间,它们逃离自己的家园寻求庇护所时却没逃掉人类的欲望,开始踏上了没有终点的流浪,它们曾被无情地驯化,遭受过偷猎和捕杀,象牙也沦为人类的装饰品。当野象意识到威胁时便会反击报复人类,它们进入人类生活区造成多起踩踏致死的悲剧。这给我们人类敲响了警钟,拯救亚洲象无疑就是在拯救我们自己。而栖息于云南西南部的野生亚洲象成为最后的希望。受到了大众的关注,一系列相关保护的工作的政策出台,自然保护区和拯救中心的成立,人类终于开始反思以往的过失,幸好,慈悲的大自然也给足了我们弥补的时间,将它们从濒临灭绝的边缘拉回。”

近年来,野生亚洲象“肇事”的新闻频出,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同时也加剧了人象冲突的矛盾。或许你会认为云南热带雨林亚洲象种群数量很多,但目前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仅有不到300头。人象冲突的背后,是人类活动的扩大,野象的栖息地一直在被分割、缩小。亚洲象面临着活动空间狭窄、食物源减少、种群衰退等问题。

每当看到野象进入人类生活区的新闻时,我都会幻想着是不是野象在游玩的途中迷了路,在丛林密网中迷失了回家的方向,才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误入人类的生活区导致矛盾的发生。

难道真的是野象在游玩的途中迷了路吗?还是这条路早已是一条失了“方向”、没了“尽头”的未知路?

“流浪”的象一路走走停停没有方向,四海为家。奈何能够生存的地方很小,只能兜兜转转回到原点。回过头才知晓自己的家早已被人们占地为王,而自己从土著变成“外来象口”,本就是它们的家园,又何来的“流浪”一说呢?

我们是否愿意主动地去理解和体谅大象?在我们还没有来到版纳时,它们悠闲自在、成群结队地在雨林中生活,在小溪里洗澡,在树林中玩耍穿梭、追逐打闹,好不惬意。后来一群陌生人闯入它们的家园,将它们的家园弄得面目全非,他们还自认为这里是公共资源,无需过多的保护,只求满足利益需求。最后象群只能被这些陌生人包围着,被圈养在这狭隘的生活区里,它们只能被迫吞下所有委屈去和人们相处,它们时不时闹点小脾气、发发牢骚。也会“偶然”路过人类的生活区,想要看看它们的朋友们是如何生活的,有没有自己没有接触到过的新奇玩意儿,有没有好吃的东西。就只是这样“悄悄”靠近观察,都会被视为“入侵者”而被围攻驱逐。

四月是大地回春、鲜花初绽的美好季节。象群也想要踏上探亲访友的旅程,它们曾经需要跨过5条高速公路、20片水稻田和数片雨林才能到达的目的地,早已被开发成网红打卡圣地了;小时候喝水嬉戏的河流也已经被高墙铁栏围起来建设发电站了。踏青的旅途中它们还需担惊受怕,以防误入人们的生活区而被打麻药枪、被电网阻拦!而对于我们来说,大象的出现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和想要防御的念头,害怕它们会伤害自己、会给自己的财产造成一定的损失、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等一系列的问题。但殊不知,其实我们也在防御过程中给它们造成了身心的伤害,也给它们制造了麻烦和冲突!

食物资源也许是决定亚洲象活动路线的主要因素之一,它们一般会选择海拔较低、地势较平、坡度较小的区域内活动。在翻山越岭时它们会选择坡度较小的山脊和地势平缓的沟谷作为行进路线,恰恰这些地方有人类种植庄稼的农田。这些区域一般是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和人为活动区的交叉地,保护区外的村寨较多,并且村寨周围种植着大量玉米、水稻、香蕉、甘蔗等农作物,这些食物通常为大象的大宗食物和喜好食物,是它们为填饱肚子维持生命的主要能量来源。曾有新闻报道过:“亚洲象无视一切阻碍闯入林缘的村落,只是为了能去村民家中吃食盐,当人们发现大象把多家村民灶台上的锅和盐罐都舔舐了一遍,这才意识到原来它不是来行凶,更不是来寻仇的,只不过是来找盐,为了补充体内的矿物质。因为像大象这些依靠草木为食的大型兽类,仅靠植物体内的盐分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它们需要寻找富含盐分及含有各种矿物质的食物。”所以有时候人们对大象的行为产生了误解。

据了解人象冲突较为严重的区域一般是靠近保护区周边的村落,甚至还有人在遇到象群时肆意挑起冲突,而这仅仅是因为对眼前的庞然大物产生了好奇心。在多数亚洲象分布区有着成片的橡胶林、果林、茶地等不适合它们栖息的地方,而正是这些种满经济作物的地方与它们的栖息地纵横交错。这就加大了亚洲象在迁徙途中与人们相遇的几率。我想这大概算是导致人象冲突的问题之一,且这个问题严重地威胁了大象的长期生存。

出于对自身的保护,我们会把侵入自己地盘的大象作为敌人来做出一系列的抵御行为。但是换个角度来思考,我们是否在抵御的同时也无形中成为了大象的敌人呢?我们用最方便、最原始、最迅速的方法去消耗大自然给予的资源以维持生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似乎沉浸在幸福美好的生活中,殊不知地球已被破坏得体无完肤,环境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恶化。从古至今我们都理所当然地认为,动植物资源、土地、矿物等公共资源是廉价的、是可以无限且无偿使用的。我们都在无限制地开发利用,亦是为了生存,也是为了发展。当大片的原始森林被开垦时,开荒毁林、滥砍盗伐、肆意猎杀等一系列的行为都给亚洲象造成了伤害。大象作为“土著族群”悠闲惬意地享受着生活,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断与它们发生着资源争夺的冲突,且许多人缺乏对动植物的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因此会在遇到象群时与野象发生冲突。

如何在环境资源共享的基础上与大象友好相处成为了亟须解决的问题。目前亚洲象研究保护中心为中国亚洲象保护管理决策提供着至关重要的技术支撑,有越来越多的保护机构关注着亚洲象的现状,并且也有很多保护机构发起了相关的公益讲座活动,邀请到大象野保专家为公众讲述野象的故事,这让公众提高了对野生亚洲象的保护意识。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世界北回归线上仅存的一片绿洲,就像绿宝石一样青翠欲滴。“西双版纳”在傣语(勐巴拉娜西)中的寓意是“理想而又神奇的乐土”,在这乐土中,亚洲象作为雨林霸主有着极为重要的生态作用。也许在保护亚州象这条路上会漫长坎坷,但我们一定要坚持前行。关爱亚洲象,守护热带雨林,让我们一起在这片宝藏之地和谐共处。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