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场下的情绪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科普纵览 > 心理 • 人文

磁场下的情绪

admin  发表于 2017年09月18日


在磁共振(MRI)管道中待上20分钟,没人会觉得好受。而在美国马塞诸塞州,几个抑郁症患者在做完一种新型的断层扫描之后,却喜笑颜开,心情舒畅,因此该州McLean精神病医院的成像物理学家Michael Rohan和影像研究中心主任Perry F. Renshaw带领研究人员迅速对此进行了研究。他们的初步研究显示,由这种特殊的磁共振断层扫描诱发的独特电场,可以改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情绪。

他们在研究中使用的是回波平面磁共振光谱成像(EP-MRSI)的扫描方法,这是一种比较新的磁共振方法,它原本是被McLean精神病院的研究人员当作一种观察手段来使用的;目的只是想借助它来观察某些药物对双相情感障碍病人的作用。该小组在今年1月份的《美国精神病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报告写道:在30名接受EP-MRSI扫描的受试者中,有23人刚做完扫描情绪即刻好转。它对健康人没有影响,这消除了那种令人不安的可能——被用于获取瞬时的快感。

磁场下的情绪1.jpg

与化学抗抑郁药和休克疗法不同,EP-MRSI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它似乎也比反复穿颅磁刺激术(另一种电磁双极疗法)更好,因为反复穿颅磁刺激术是用固定在头部附近的电磁线圈诱导出强电场(500伏/米),并聚焦在仪器下方的皮层区域。虽然这种方法能较有效地缓解抑郁,却常伴随着癫痫和线圈下方头皮的剧烈疼痛。相比之下,EP-MRSI的电场很弱(小于1伏/米)并且在皮层均匀分布。

McLean精神病院的研究小组尚不能阐明为什么EP-MRSI有抗抑郁的作用,但研究者注意到这种电场的1000赫兹的脉冲频率与脑细胞自然放电的频率相对应。他们还发现:EP-MRSI的电磁脉冲总是固定地呈现从右向左走向;而胼胝体的神经细胞轴突(位于中央皮层中对左右半脑活动起协调作用的一个神经纤维束)则同样呈现从右向左的走向。一些研究表明,在双相情感障碍发作时,脑的两个半球呈现失衡的状态,而EP-MRSI的电磁脉冲则可能对这种失衡状态施加影响。

在初步研究完成之后,该精神病院的研究人员制作了一个可置于桌面上的小型磁共振仪。它所产生的电磁场在临界强度上和常规磁共振仪所产生的电磁场是相同的。他们发现这个小型共振仪用于动物实验很有效。实际上,在用于大鼠的实验中,电磁场疗法在减轻焦虑方面与百忧解(注:一种抗抑郁药)不相上下。Rohan希望能在今年内把这种仪器用于人体试验。但他也指出:“尽管这个仪器初步看来有这种效用,我们还得进一步观察。不过,对于它有可能用于治疗人类抑郁症这一点,我们还是颇感振奋的。”

磁场下的情绪2.jpg

至于今后如何研究这种疗效的产生机制,Rohan认为展开多学科协作大有可为。他提到需要有电生理学家、物理学家、神经科学家及其他学科的学者来共同投入这项研究。他说:“如果我们有可能利用EP-MRSI在磁共振的层面上实现和细胞的相互作用,那么EP-MRSI就会成为一个进行这些研究的非常有力的工具。”

[陈怡/译          曾少立/校]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