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加德纳难四色图为例,具体介绍了我们的一个着四色算法.该算法可对给定的四连通极大平面图,给出多种四着色解。
一、加德纳难四色图
图1是著名数学专栏作家马丁·加德纳(Martin Gardner)在1975年4月1日的《科学美国人》上发表论文的附图.加德纳在原图下写了一句话:。四色定理被推翻了。正文中他说,这个地图不能用少于5种颜色,使相邻区域着不同色。他说这是四色猜想的反例。细读加德纳的文章得知,此图是他从美国一位图论专家1974年投给《组合数学》杂志的论文中摘引的。按常规运作,这篇论文要等到1978年才能刊出,加德纳在得知此文后抢先公布了。加氏恐怕没有经由专业专家的评审,他这种作法是严肃、认真的吗?原来这期《科学美国人》的出版日:4月1日,是美国的愚人节。按美国习俗,这一天是可以大开玩笑、制造奇闻的.因而,尽管加德纳氏行文认真、严肃,论说肯定,但我们不能认为这是美国科学家认真研究的正式结论。这只是某个或某些美国科学家的看法,由于原图制作者是专业图论专家,这表明按当时研究工作状况,这张图的四着色是不易给出的.我们就姑且以。加德纳难四色图称之.
图1中各区域(国家)的边界都是直线.其实,数学上考虑地图着色时,其边界形态、区域大小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国家间的邻接关系.为了集中研究这本质的邻接关系,数学家把地图(Map)着色转化为图(GraPh)的点着色。图(Graph)是离散数学中的对象。图2便是地图图1相对应的图(Graph)。图有两个要素:点集和边集。对图1中的每个区域都取一点(可以设想该点是该国的首都),两个国家有公共边界时,便把两国家对应的点用一条边相连接(可以设想这边是连接两国首都的路)。图2与图1是对应的。图1的区域四着色,使相邻两国着不同的颜色,等价于图2的节点着四色,使每个边的两国着不同颜色。图2中1号点对应于图1中1号区域,⋯。细心读者会发现图2共有109个点。这是因为图1中11O号区域被3个区域包围。与之对应的110号点应落在图2的三角形89,90,108之间,是三度点。图2有了正常四着色时,89,90,108因两两相邻,而着三种不同颜色。其中110区域只要着第四色就可以了。我们以后所说的加德纳难四色图,更多时候便指图2。图2有109个点,作为讲解用图,它要占用较大版面。为简化和节省,我们给出与图2结构相类似的图3。讲解算法步骤时常用图3为例。图3的节点数是41。以后我们也用G109、G41分别标识图2和图3中的图。这正是我们研究的四连通极大平面图。G41实际上是简化的加德纳图。
二、简化加德纳圈G41的两个四着色的手工模拟
我们先以G41为例,以人工模拟的方式介绍算法的主要步骤.对G41这样的图,要直接给出正常四着色.至今并无有效办法.我们不妨为了进一步先退两步.先给出一个有冲突边(该边两靖着相同颜色)的四着色,再设法把冲突边消减,直至冲突边敷为零.
观察图3可见,这是以1号点v1为参照点的层圈结构图。与v1相邻的点(2,8,4,5)组成四圈;和v1距离为2的点组成总六圈(6,7,8,9,10,11);⋯距离为5的点组成十一圈。对每个圈都着二色,便得图3a。该着色有四条冲突边:(30,40),(30,38),(30,36),(34,36)。这些冲突边两靖点都着●。与●相关的二色子图有G(●,▲)、G(●,O)、G(●,△).图3a中用粗实线标出二色子图G(●,▲).观察G(O,△),可见,它包含一个三圈:(29,20,40),其余的边都不在任何圈上,对G(●,△)重新着二色,除三圈上必然要保留一个冲突边,其它冲突边均可消去.图3b便是处理结果f可以把它看成是图3a中对G(●,△)以40为参照点,距离为奇数的着△,为偶数的着。得到的。其中仅剩下一个冲突边(29,30)在图3b中粗实线标出G(△,▲)的一部分.冲突边(29,30)不是任何圈的边.在粗实线标出的子图上,从29,19⋯3各点的枝上做二色变换,便可消去冲突边(29,30)得正常四着色如图3c。
为了全面说明消冲突边操作,我们再看例子图4。图4a的着色,是以20号点为参考点,逐层着二色得到的。距离为1、3的层着▲、●,距离为0、2、4的着△、O。可以证明,距参考点距离为常数的点生成子图是外平面图。外平面图都可着三色.当用二色时便可能产生冲突边。图4a显示,除20号点的邻圈(第一层)外,其它各层都有冲突边。全部冲突边共8条,在图中用粗线标记。图4a中又用粗实线标出二色子图G(O,▲),用粗虚线标出G(●,△)。从图上可见,冲突边(2。5)、(3.4)在G(●,△)的偶圈上.冲突边(6,11)、(8,9)在G(O,▲)的偶圈上,偶圈可以着二色,故此四条冲突边易消去.又冲突边(15,16)不在G(△,●)的任何圈上。在路15-14-18-12上做二色变换,可消去它。消去这5条冲突边后的结果见图4b。图4b上还剩下3条冲突边。用粗实线标出G(●,O)。可见冲突边(17,20)、(28,39)均非圈边,易消去。消去后仍留一冲突边的图见图4c。观察4c可知,冲突边(23,34)于其所在的三个二色子图G(▲,●)、G(▲,△)、G(▲,O)中都在奇圈上。(且其所在两个三角形之另两顶点33、24同为●)。这种冲突边无法直接用二色变换消去.我们就先把它‘移位’。只要把冲突边一端,如点34着O,冲突边便变为(34,35)(见图4d)。观察图4d可知,冲突边(34,35)其所在三个二色子图中仍都在奇圈上。这三个奇圈包括两个三角形24—34—35和34—35—36。此时以冲突边为边的两三角形之另两顶点,24着●,36着△。此种情况下,可证明点36和点24必分属△,●不同连通片,通过一片的二色变换,可能破坏掉冲突边所在的O-△圈。就本例,可在(△,●)二色片36—33—32—31上做二色变换,得图4e.此时冲突边34—35便是二色子图G(△,O)上的非圈边,极易消去.只需把35号点改为△即得正常四着色.
就图3、图4看,可以把消冲突边操作原则小结如下:
(1)对每个含冲突边的二色子图进行处理.当冲突边是非圈边,或冲突边在偶圈上时,对二色子图的重着色可消去这种冲突边。
(2)当冲突边在奇圈上时,对该二色子图重着色,可消去奇圈上多于1个的冲突边,仅保留一个冲突边。
(3)当某冲突边于其所在三个二色子图中都在奇圈上时,并且以此冲突边为对角线的四边形另两点同色化,再重做。
(4)当某冲突边于其所在三个二色子图中都在奇圈上时,可将以此冲突边为对角线的四边形另两顶点也已同色化时,可将冲突边移位后重复以上操作。
(5)上述对某二色子图的各操作,对于其对偶二色子图,或对于本二色子图的其它片都不会造成冲突边的变化.这是二色子图的封闭性。
三、加德纳难四色图的两个四着色解
我们关于四着色算法的实验研究是针对一般四连通极大平面图的.在我们自感设计的算法获得基本成功,在寻找更多例子试算时见到加德纳图。得到该图不久后,我们便计算出它大量的四着色解。由于有了二中G41的具体模拟过程,下面略去各种图,只给出最后结果和步骤的简要说明。
图2中标出的一个四着色,是以图3所示的类似方法得到的。对图2原图,以v1为心的层圈结构中,奇层圈着▲,●二色,偶层圈着△,O二色。开始冲突边有8条,两端点均着●,先利用●-△子图消去6条.剩下两条冲突边(90,108)、(90,100)均为(●,●)型.将108,100改着O,使冲突边移位于(88,108)、(100,109)均为(O,O)型.对108所在片做▲-△色变换,使(88,108)两侧同色化,再对91,109,93⋯所在(O,△)片做二色变换,便得正常四着色,如图2所示.
G109的另一个正常四着色,不再画图,只给出各种颜色的点集分解.该着色步骤与图4相仿.先取72号点为心建立层结构.奇层着▲、▲,偶层着△,O。再进行消冲突处理.最初的冲突边为10或12条.利用●-△和O-▲两子图可消去6条.下面给出一个可能的结果:△:4,7,15,17。19,21,25,33,38,40,44,47,49,55,57,66,68,72,75,7776,82,88,92,100,104,106
O:1,6,8,10,22,24,27,29,31,37,42,45,48,53,61,65,67,70,74,76,80,86,89,96,101,103,107,109,
▲:2,9,11,13,20,23,26,28.35,41,43,46,5052,59,63,69,71,73,78,81,83,85,90,94,98,
●:3,5,12,1416,18,30,32,34,36,39,51,54,56,58,60,62,64,84,87,91,93。95,97,99,102,105,108.
通过多方案计算,包括不同的产生非正常四着色方法及各方法中选择不同动态,我们已经获得加氏图G109的大量四着色解,这些解可待适当时候在因特网上交流。
本文所介绍的算法以作者对极大平面图结构的研究[1—5]为基础.参加本项目的有刘恒军、杨丽丽、潘晓南、许怀皓、尹崇武,朱英等.
图1加德纳难四色地图
图2加德纳难四色图及一个正常四着色
图3简化加德纳图G41的一个四着色过程示意
图4简化加德纳图G41的又一个四着色过程示意
请 登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