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里的六脚演员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科普纵览 > 心理 • 人文

电影里的六脚演员

admin  发表于 2017年10月02日

虫子从来都是大屏幕上的麻烦角色  

他们回来了!

这话很容易让人想到恐怖电影里的怪物,但我说的可不是那些东西,而是May R. Berenbaum和Richard J. Leskosky,他们再次联手,写出了一篇很有见地的新作,只要你对科幻小说里的科学成分感兴趣,就一定会喜欢这篇文章。

Berenbaum是伊利诺斯大学昆虫学系主任,Leskosky则是该校电影研究所的助理主任。10年前,这对夫妇曾合写了《科幻电影中的生活史策略与种群生物学》一文。他们指出,科幻电影中入侵地球的外星生物绝大多数都是必死无疑,原因就在于其自身的生物特性。大多数科幻片中都少不了这样的生物:它们与人类大小相仿,亮相之后立刻就可以控制局面。当然,阿诺确实能如此行事,但在现实中,成功的殖民者往往是那些能够大量繁殖的小型生物,比如昆虫和片厂主管。

后来,Berenbaum和Leskosky又编写了《昆虫百科全书中》的条目《电影中的昆虫》,分析了电影中涉及虫子的错误。此文指出,制片人员对虫子的理解过于随意。他们写道:“影片里昆虫的结构无需符合科学标准。按照电影的分类方法,腿分节、躯体分部分、具有外骨骼的生物统统可以当成昆虫,究竟有几条腿、几根触角无关紧要。”即便是学识渊博的福尔摩斯好像也不识数。在1944年的《福尔摩斯与蜘蛛女》中,他错把蜘蛛当作了昆虫,昆虫学中恐怕不会有比这更基本的错误了。不过,严格说,“虫子”并不是“昆虫”的同义词,但从词源上看,这么用倒也无可厚非。

电影里的六脚演员.png


Berenbaum和Leskosky写道:“信息素(弗洛蒙)在昆虫恐怖片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1987年的影片《蜜蜂》中,剧中人却把“弗洛蒙”说成了“弗龙”。而片中的昆虫连弗龙也不用,干脆直接用声音进行沟通。

他们指出,虽然包括人类在内,自然界的生物普遍具有信息素,但电影却极少涉及昆虫以外生物的信息素。不过,1977年的《蚂蚁帝国》倒是承认,人类也会受到信息素的影响。Berebaum和Leskosky解释说:“巨蚁用信息素来奴役哪里的人类,驱使人类为它们的制糖厂工作。”佛罗里达也有类似的情况,叫做农业产业化经营。

现在,我们来说说巨蚁。这对节肢动物迷表示:“表面积对体积的比率是有限度的,而昆虫片却一再违反这种限制。”昆虫的体积增大,表面积对体积的比率就会下降。昆虫通过体表气孔来吸收空气,从而获取氧气,如果它们的体积过大,那些面积有限的气孔就不足以满足躯体的氧气需求,从而使其窒息而死。此外,昆虫蜕皮时会失去几丁质外壳的支持,如果体积过大,就会因躯体塌陷而死。《变形记》中,萨姆沙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巨大的昆虫,其实这是不可能的。

桀骜不驯的昆虫甚至在电影的发展史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1910年的短片《鹿角虫之战》是运用停格动画手法的开创性作品之一,而其灵感要归功于不合作的昆虫。昆虫学家Wladyslaw Starewicz先是尝试拍摄鹿角虫的活动情况,但这些甲虫就像坏脾气的演员一样厌恶炽热的灯光,它们拒绝出演。Berenbaum和Leskosky写道:“于是,Starewicz把它们大卸八块,然后再把附肢连到躯体上,煞费苦心地为它们摆出一系列造型,分别拍摄下来。”想想吧,使用停格动画手法,希尔顿姐妹能够演出什么样的影片呢?

陈玉新/译  王芷/校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