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的烛光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科普纵览 > 心理 • 人文

黑暗中的烛光

admin  发表于 2017年11月22日

黑暗中的烛光

一味痛骂电视上形形色色伪科学的愚昧无知,不如通过有线科学电视网点亮一片真理的烛光。

Michael Shermer

用通俗语言宣传科学,使普通大众都能了解科技成果。自从伽利略开创了这个传统以来,科学界的“排外派”和“开放派”之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排外派认为搞科研是专业人士的专利,把科学普及到广大群众有失学者的尊严。开放派则认为:不论哪个层次的科学,都需要明晰的表述,让公众理解科研过程与成果。

在二十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排外派一直占上风,动辄给那些胆敢为出钱供养他们的平头百姓写科普著作的开放派以颜色看。康奈尔大学的天文学家Carl Sagan就是吃尽这种苦头的开放派分子。Sagan撰写的PBS电视系列节目“宇宙”风靡全球,观众达5亿人,但他起初却被美国国家科学院拒之于门外,主要原因是他过分热衷于科学普及。

然而,二十多年来,一种新的写作流派开始崛起。专业科学家出书介绍原创的研究和理论,不止是给学术界同行们看,也让广大公众能看懂。Stephen Jay Gould的著作就属于这一类,而Edward O. Wilson、Ernst Mayr、Jared Diamond、Richard Dawkin、Steven Pinker等人的著作也是如此。实际上,如果你想在当代社会中被视为一个有教养的人,仅在文学、艺术和音乐等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诣是不够的,你还得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

问题在于,大多数人的科学知识并不是通过书籍和PBS电视纪实片之类的渠道获得的。虽然科学二道贩子兜售的东西中偶尔可能也有一些非常精彩的作品,例如PBS的“新星”和“科学美国人前沿”系列节目,但多数人却是从报纸上的短文,或晚间新闻的大肆炒作中,零星获得一些科技消息。这类媒体通常不是大爆骇人听闻的医学发现,便是播放令人目瞪口呆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图像。但对一些更深层的复杂问题,例如科学研究是如何开展的,为什么互相矛盾的发现并不意味着科学方法行不通,却采取了避而不谈的态度。更糟的是,多数有线电视网为了提高收视率,抛出种种伪科学的货色,诸如特异功能、飞碟、登月骗局之类。

同多数科学家一样,我多次对这类令人乏味的节目提出尖锐批评。我们给电视问主管写信指出这一问题,但他们却置若罔闻。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创办一个我们自己的电视网,于是有线科技网(CSN)便应运而生了。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脑与认知研究中心的Roger Bingham率先发起一场运动,我与Sagan的遗孀Ann Druyan,索尔克研究所的神经科学家Terry Sejnowski也加入了。我们打算按照现在已深入千家万户的有线卫星公共事务电视问(C-SPAN)的模式,建立一个非营利组织。现在有8500多万户家庭可收看到CSN,它自始至终,全程科学,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播放科技节日。用Bingham的话说,让我们摆脱那些“泛滥成灾的科技噪声”。

收看克隆、生物恐怖主义、全球变暖以及衰老等问题的国会听证会不是很好吗?通过有线电视倾听学者们在各类科学年会上的前沿讲演不是很棒吗?例如,每年部有数以千计的神经学家会聚一堂,交流关于大脑如何运作的研究成果。难道你不想旁听其中一些介绍会,而只愿坐等电视里一段30秒的节目,对其作走马观花的介绍吗?如今坐在大学讲堂里倾听科学泰斗讲演的可能只有几百人,而CSN将使数十万人能听到他们的声音。

通过有线科学网,科学将以前所未有的程度普及到广大群众中,同时也传播到研究人员、立法者、教师和学生那里。Sagan曾称科学是“黑暗中的烛光”。CSN仍然处于萌芽阶段(见www.csntv.org),但如果我们能使它脱颖而出,它将成为一支冲破黑暗的蜡烛,照亮科技全球化的道路。

【郭凯声/译 杨光/校】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