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燃料在转变成有效能源的过程中,白白损失了总量的三分之二。最便捷、最容易的节能途径,就是行之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用具以及工业生产的节能水平,减少这种能源损失,也将减少碳排放量。
核能、氢能和可再生能源等替代措施颇具诱惑力,人们对它们寄予厚望,却很少注意到能源效率措施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巨大潜力。事实上,就减少碳排放而言,提升综合性能源效率战略才是最便宜、最快速的措施。正如两个最新案例所表明的那样,能源效率战略还有利可图,而且效率非常惊人。
2001年至2005年,宝洁公司的德国工厂产量提高了45%,但维持机器运行和给建筑物供热、制冷和通风所消耗的能源,仅增加了12%,而碳排放量仍然控制在2001年的水平。取得如此成功,缘于宝洁公司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高效照明、高效空气压缩系统、新型供热与空调系统设计、收集压缩机的废热来给建筑供暖,以及详细的能源计量与记录。
在德国、瑞士、奥地利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包括瑞典、挪威、丹麦、冰岛等),大约有4,000幢建筑物采用了大面积隔热材料、高效绝热窗户以及其他节能设计,使供暖效率大幅度提升,用于供热的能源开支仅为这些国家传统建筑所需的1/6。
从一次能源(primary energy,例如石油)转化为能量载体(诸如电),到最后转化为有效能(例如你烤箱中的热),在能源链(energy chain)的各个环节上都能提高效率。全球一次能源年需求量为44.7万拍它焦耳(1拍它焦耳大约相当于300吉瓦时,也就是3亿千瓦时),80%来源于排放碳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转化之后,这些一次能源以电力、汽油、供暖用油、航空燃料等形式出现,把大约30万拍它焦耳的终端能源(即二次能源)输送给消费者。
下一步,电力、汽油等能源转化为发动机、锅炉和灯泡中的有效能,又要损失15.4万拍它焦耳的能量。这样,能源转化的两个阶段几乎损失了30万拍它焦耳能量,相当于一次能源的2/3。全部有效能最终都会以各种温度的热能形式散逸而去。更有效率地给建筑隔热、改变工业生产工艺和使用更加轻型、气动效率更高的轿车[参见《环球科学》本期第48页《未来交通:清洁与便捷的交响》一文],都将减少对有效能的需求,从而大大降低能源浪费。
考虑到气候变化和能源价格预期中的大幅度上涨所带来的挑战,我们可以把能量在能源链的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当成机会来加以利用,而效率正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新的技术和生产工艺必须取代能源和材料大规模低效使用的现状。
改进余地
节能措施,不论是融入今后的轿车设计,还是融入新型发电厂,都会对能源消费产生巨大影响,对全球碳排放也有重大意义。就效率措施而言,如今许多国家的建筑物能源效率低下,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这方面也具有最大的节能潜力。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和新兴国家的特大城市中,建筑物排放的温室气体,占了与能源有关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3以上。
能源效率改进已经取得了进展,并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很少进行宣传,因此消费者常常注意不到能源效率的改进。从20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开始,美国对空调器重新设计,使耗电量大大降低了,制冷能力却几乎没有降低;美国新建筑标准要求建筑物具有更好的隔热效果,必须采用双层玻璃窗;新型冰箱耗电仅为传统冰箱的1/4(美国大约有1.5亿台冰箱冰柜,考虑到1974年与2001年的能耗差,节省的电能可以使发电厂少发电40吉瓦,即4,000亿瓦);改用节能灯可以立即减少用电需求,节能灯与常规白炽灯亮度一样,但前者的使用寿命却比后者要长10倍,耗能也只有后者的1/4到1/5。
尽管效果如此显著,但是我们依然有必要采取更大的步骤。许多建筑设计旨在把建筑成本降至最低,而不是把整个建筑使用周期的成本(包括能源消费)降至最低,简而言之,建筑设计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节能问题。以屋檐为例,在气候温暖的地区,传统的屋檐长度约为1米左右,尽管屋檐能控制墙体和窗户的聚热性。但如今的建筑却很少采用屋檐,因为建造屋檐会增加成本。目前欧洲最大的预制房屋制造商建造了零能耗住宅(zero-net-energy house):这些智能住宅隔热性能良好,安装了太阳能集热器和太阳能电池,不需要商业性能源,总成本与按照现行建筑标准建造的新建筑相当。由于建筑物使用寿命为50年~100年,所以节能方面的改造势在必行。但是,我们必须周密地协调现有建筑的各种改造措施,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仅仅改造单一的结构(比如壁炉),而不考虑改造渗漏的管道和单层玻璃窗,这些东西就会浪费新壁炉产生的很多热量。
再举一个工业方面的例子:虽然一些地毯生产商还在100℃~140℃的温度下染制地毯;但是其他地毯生产商已经利用酶技术,在室温(即约20℃)下染制地毯,结果使能耗减少了90%以上。这个例子突出了工业在节能领域所应采取的措施。
政策的重要性
要想完整地实现节能的好处,就必须制定强有力的能源政策。在需要政策起关键作用的众多理由当中,以下几方面值得一提:制造商和公众缺乏节能方面的知识、预算方法没有适当考虑长期投资所带来的持续不断的收益、市场方面的不完全(例如碳排放的外部成本和能源使用的其他成本)等问题。政府制定的能源政策,一般都低估了效率的好处。当然,政策以外的众多因素,例如更高的能源价格、新技术或者成本竞争,能够促使能源使用效率发生变化。但是各种政策,包括能源税、财政激励、专业培训、标志、环境法规、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以及交易产品法规的国际协调等,都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此外,新兴国家的能源服务需求快速增长,为从基础设施建设初期就开始执行能源效率政策提供了机会:在建筑物、运输系统和工业领域实现高效节能方案的计划,将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能源服务需求的同时,不必建设更多的发电厂、炼油厂或者输气管道。
日本和欧洲联盟国家比美国更急于减少石油进口,并通过能源税和其他措施来鼓励提高生产增益。但迄今为止,除日本以外,其他所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都没有更新用具标准。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的天然气和电力账单上,也没有标明有多少能源用于供热(比如说,用于烧水),或者哪些方面是能源消耗最大的——也就是说,账单上没有说明,减少哪方面的能源消耗可以产生最大的节能效果。对工业而言,压缩空气、加热、制冷和电力等,常常没有算在生产线的成本之中,而是计入了间接成本之中。
然而,在欧洲和日本,能源效率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例如,德国路德维希港(Ludwigshafen)的效率改造项目就是一个例子。5年前,根据低能耗标准(每平方米每年约30千瓦时),相关部门对500套居所进行了装备,将那些建筑物每年取暖的能源需求量降到原来的1/6。改造之前,那些住房难于出租,而现在则供不应求,需求量是住房供应量的3倍之多。
类似的项目还有许多。例如,瑞士联邦理工学院董事会已经提出了一项技术研发计划,旨在实现我们称为“2,000瓦社会”的目标,即每人每年的一次能源消耗量为2,000瓦(或65吉焦,即650亿焦耳)。今后60年~80年内,尽管工业国家的GDP将增加2/3,但是,实现这个梦想将使每人能源消耗和相关碳排放都减少2/3。自2002年以来,包括我本人在内的瑞士科学家一直在评估这项计划,我们已经得出结论:从技术上看,对工业国家而言,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每人每年2,000瓦的这个目标,是切实可行的。
一些人认为,“提高能源效率”意味着降低舒适程度。但事实上,高效率这一概念意味着利用更少能源,让你获得相同的服务——舒适的房间或者便利的商业和私人出行。欧盟及其成员国和日本已经着手开发和采取实质性的、有利可图的潜在节能措施。为了避免能源供应价格不断上涨,也为了避免因为适应气候变化而付出的更大代价,全球必须一致行动起来,采取行之有效的节能措施。
请 登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