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睡眠模式
撰文 沃尔特·A·布朗 (Walter A. Brown)
翻译 周林文
一般认为,每天7~8小时的无间断睡眠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需要,稍微少睡一会也会感觉不舒服。因此,为了美美地睡上一大觉,人们甘愿尝试一切手段。就像新千年版的“金凤花姑娘”,他们尝试用加固的床,盖过枕头的床垫和其他所有方式来获得“恰到好处”的睡眠;他们改变了饮食习惯:不吃含有咖啡因的食物,多喝麦片粥和热牛奶;甚至不得不求助医生,全美每年花在治疗失眠的药物上的钱就有30亿美元之多。
重新研读研究睡眠的经典文献后,我们却发现,一些人之所以对8小时的酣睡念念不忘,只是出于一个简单的原因:“我们需要无间断睡眠。”这个观念已经在他们脑海里根深蒂固。最新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分段睡眠的观点是对传统观念的严峻挑战,不过发起挑战的并非制药企业的实验室,也不是大学里的研究人员,而是一位历史学家。在2005年出版的《一天的尾声:在过去的夜晚》(At Day's Close: Night in Times Past)一书中,美国弗吉尼亚州立大学理工学院的历史学教授A·罗杰·艾克奇(A. Roger Ekirch)透露,在前工业时代,油灯和电力还未普及,人们一晚睡两次,他们称之为第一次睡眠和第二次睡眠。那时,睡眠和自然光照紧密相连。日落后不到1小时,人们就上床了,睡上4小时再醒来。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他们一直醒着,直到凌晨两点,才会再去睡上4个小时左右。
在第一次睡眠和第二次睡眠之间的这段时间,人们可以安静地沉思。当然,如果你的爱人就在身旁,还可以和她/他亲热一下。有时,人们还会从床上爬起来,去做做家务、串串亲戚。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养成这样的习惯。艾克奇说:“他们什么都做。”当然,现在的发达国家里,这样的睡眠习惯早已不复存在,人造光源延长了工作时间。但人类学家们发现,一些非洲部落至今仍保留着这种分段睡眠的习惯。
睡眠科学的惊人发现
在艾克奇的发现公布前,分段睡眠早已被人遗忘。然而,有研究认为,把整晚的睡眠分成两段,更符合人类的生理规律和自然环境。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国家精神健康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托马斯·A·韦尔(Thomas A. Wehr)和同事公布了一项研究成果。他们故意改变8名健康男子的日常作息时间,把受试者原来每天16小时光照、8小时黑暗的生活环境,改为每天10小时人工加自然光照,14小时黑暗的生活环境(与冬季昼夜分布相似)。这样,受试者的睡眠逐渐变成了两段,每段4小时,中间有1~3 小时是醒着的。也就是说,这些人一旦从现代生活强加的时间限制中解放出来,就会恢复从前的分段睡眠习惯。
在哺乳类动物的进化过程中,分段睡眠是一个固定的睡眠模式。许多白天活动的动物在晚上睡两次,比如黑猩猩、花栗鼠和长颈鹿。韦尔指出,现代人的连续睡眠模式在整个动物界中都独一无二。
韦尔是美国国家精神健康研究中心的退休科学家,他认为,人们现在的7~8小时无间断睡眠习惯,很可能是长期睡眠不足的结果。比如,当他的实验对象适应了原来习惯的8小时黑夜后,不到15分钟就睡着了,这说明他们很累。这并不奇怪,因为他们平均睡7.2小时。但当黑暗的持续时间延长到14个小时后,受试者会睡11个小时左右,就像要补上缺乏的睡眠一样。后来,他们的平均睡眠时间固定在了8.9小时(尽管被分成了两个阶段)。同时,他们的入睡时间也更长了,大约需要两个小时。
对于了解睡眠的问题,艾克奇和韦尔的发现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睡了几小时再醒来并不算失眠,”韦尔说,“这可能是正常的。”但大多数睡眠问题专家并没有注意到这些发现,更没有把它们运用到医疗实践中,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很多人尚不了解这些发现。尽管艾克奇的著作深受好评,但喜欢看历史类书籍的人并不多。在研究睡眠的专家当中,虽然很多人都知道韦尔的研究,但他们都把这一研究看作是对睡眠调控机理的研究。
这些发现同样无法纠正现行观点。美国密歇根大学安阿伯分校的睡眠问题专家托德·阿奈特(Todd Arnedt)称,对于那些不能持续睡眠的病人,他通常会使用常规疗法来巩固他们的睡眠。他不知道艾克奇和韦尔的分段睡眠模式理论,但从症状来看,他认为,常规疗法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他还指出,在某种程度上,病人如何看待自己的睡眠决定了他们的睡眠状况。他曾这样告诉病人:“不要认为自己的睡眠不正常。”艾克奇也说,自从他的著作问世以后,很多人跟他联系,都说“当听到自己的睡眠其实是正常的,终于松了一口气”。
阿奈特推测,如果医生告诉病人间断睡眠是正常的,他们可能就不会这么担心,更容易入睡。美国布朗大学的科学家玛丽·卡斯卡顿(Mary Carskadon)也同意阿奈特的观点。她也不知道艾克奇的史学发现,但知道韦尔发现的分段睡眠模式,以及一些动物晚上睡两次的习惯。考虑到这些观察结果,她想知道古老的睡眠模式是否有什么作用。睡眠模式的改变,“凸显了人类在当今繁忙喧嚣的生活中失去的东西”,她评论说。
探梦时间
既然分段睡眠在远古时期是一种普遍现象,那么,这种模式究竟有什么意义呢?或者说,我们的祖先仅仅是被动地忍受了这样的间断而已?艾克奇认为,这段清醒而安静的时间,为回忆梦的内容提供了的机会,让人们可以深入到本来很少涉及的精神生活层面。他指出,当时的人对待梦的态度比我们今天认真得多。祖先们认为,梦可以“预知未来,给人的灵魂提供一面镜子,揭示自己与上帝的联系”。并且,梦还影响着人们清醒时的生活。“一场梦使弗吉尼亚殖民者约翰·罗尔夫(John Rolfe)娶了波卡洪塔斯(Pocahontas)。”艾克奇举了这个例子。在第一次睡眠后,比在早上醒来时更容易回忆起梦的内容。在早上,梦“蒸发得更快”,韦尔的研究支持这个说法。他的实验对象经常在第一次快速眼动睡眠时醒来,那是最容易做梦的时期。
但卡斯卡顿指出,我们的文明让我们再也回不到那纯朴的年代了。“当你必须在早上8点起床,准备上班时,你很难将睡眠调整成两段式睡眠,”她说。
如果你在深夜里醒来时,知道这是很正常的事,而且自己并不孤独,你便会深感慰藉。长颈鹿和花栗鼠,我们的祖先以及一些与你同时代的人,都和你是一样的。如果常规方法不足以让你安然入睡,那么,你可以细细品味这几小时的清醒。这是冥想、做爱和回味梦的时间。或是像韦尔说的,你可以“只是躺着,然后再次入睡”。
请 登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