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仍旧未能提供有关精神障碍的生物学背景知识,研究人员希望通过研究与不同精神疾病有关的基本认知过程和生物机制,来弥补其不足。
撰文:费里斯·贾布尔(Ferris Jabr) 翻译:谈笑
今年5月,美国精神医学学会(APA)发布了第五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这本修订时间长达14年的新版指南,为全球研究人员所热切期盼。新指南详细介绍了300多种官方承认的精神疾病的症状,如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躁郁症)、精神分裂症等,从而帮助心理辅导师、精神科及普通科医生对病人进行诊断。
不过,该指南存在一个根本缺陷——它没有提供任何与精神障碍相关的生物学背景知识。
过去,对于这些知识的挖掘受制于该领域的科学水平。事实上,从第一版DSM诞生至今的大部分时间内,人类对精神疾病的具体病因都知之甚少。
今天,这个理由已不再成立。当前神经科学家已经了解大脑产生记忆、情感和注意力障碍的若干途径。从2009年起,临床心理学家布鲁斯·卡斯伯特(Bruce Cuthbert)及其在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的团队,根据近期相关研究建立了一个分类系统,该系统帮助人们对比健康和有精神疾病的大脑在结构与活动上的差异。卡斯伯特声称,DSM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尚不能被此分类系统替代。但他和同事都希望,该指南今后的版本能够提供与精神疾病相关的生物学信息,以便更好地识别不同种类的精神障碍。
得益于奥巴马政府计划开展的绘制“大脑活动图谱”项目,卡斯伯特的研究将可能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卡斯伯特鼓励研究人员针对不同精神疾病进行基本认知过程和生物机制的研究。
通过这些研究,科学家或许能发现,用来察觉威胁及储存恐惧记忆的神经回路,在创伤性事件发生后产生异常机制的过程和原因,即哪些变化可能引发创伤后应激障碍。科学家亦可通过这些研究了解幻觉产生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昼夜节律失调的原因,以及大脑在染上毒瘾后的生物学特征。
这些研究的最终目标是,为相关疾病的药物治疗提供新的生物学靶点。如卡斯伯特所言,“与过去相比,我们对大脑的认识程度大大加深了,可以说,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大变革”。
请 登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