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科普纵览 > 心理 • 人文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admin  发表于 2017年12月16日

对很多网民而言,初识罗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是因为耶鲁大学的公开课《金融市场》太过精彩;对更多经济学门外汉而言,席勒著名是因为《动物精神》和《非理性繁荣》已经从畅销书变成了流行语;今天,知道席勒的人突然出现几何级数的增长则是因为他与尤金·法马(Eugene Fama)、彼得·汉森(Peter Hansen)共同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经济学奖 法玛.jpg

“他们三位发展出了资产定价研究新方法并将其用于对股票、债券和其他资产价格细节的研究。这些方法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的标准,其成果不仅给理论研究提供了指导,更有助于专业投资应用”。正是基于这些研究,瑞典皇家科学委员会当日指出:“如果要预测未来几天或者几个星期的股票和债券的价格是不可能的,但要预测未来3年或者5年的行情是可行的。”

经济学奖 汉森.jpg

同以往很多次诺贝尔经济学奖评选一样,这次的结果仍然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3人的研究成果其实并不一致:法马相信市场是有效的,只要相关信息不受扭曲且在证券价格中得到充分反映,投资者经过慎重考虑选择的投资策略和凭直觉随机选择的证券组合所能实现的收益将完全相同;席勒则认为市场有时候未必有效,投资者的情绪、突然发生的灾难甚至气候的变迁都有可能对投资的成绩产生影响;汉森的主要贡献则在于发现了在经济和金融研究中极为重要的广义矩方法,他的研究显示出理性人正试图通过努力克服“动物精神”。

诺贝尔委员会认为,他们评奖的唯一依据就是候选者的学术水平而非其研究的现实背景,但现实显然并非如此。早在2003年,席勒就对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崩溃发出过警告,他也是少数在2008年经济危机前预测房地产泡沫的经济学家之一;法玛的“有效市场假说”则在2008年前后股票市场的巨大波动中广受批评。

经济学奖 席勒.jpg

在经济危机阴霾尚未散尽、发达国家步履蹒跚而新兴市场疲态渐现的今天,诺贝尔委员会将学术观点如此矛盾的3个人凑在一起显得意味深长,他们也许想借此告诉人们一个简单的道理:现实永远极为复杂,任何想通过某种“终极理论”解释全部现象的想法都注定徒劳无功,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只有吸纳百家之长并融会贯通才能最终读懂这个世界。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