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的程度微不足道”
“全球变暖?仅仅升高几度而已,会有什么坏处呢?”
几摄氏度的增减,听起来确实不多。但这个论点因此就认为,局地短期的气候变化对全球性的、长期的变化没有多大影响,可就有失偏颇了。从历史记录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南极洲和格陵兰岛上的冰芯变化标志着上个冰期的结束。这次变化引发了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冰盖消融,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差不多一百米,欧洲和北美洲的版图因此被重新划分。而这一切变化的罪魁祸首,竟然只是区区5℃的升温。
无论如何,人类还是顽强生存了下来。但是,今天的我们是否意识到,诸如“海平面上升1米”“气温升高3℃”之类的“小事”,都有可能成为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100年的日常议题?
在史前一万年的冰期,我们的祖先只有几百万人,还可以任意迁徙。但如今,几十亿人口生活在拥挤的沿海城市,还有很多人口集中于低洼地区(比如孟加拉、荷兰以及美国佛罗里达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等)。海平面每升高1米,都会迫使大量的人口内迁,对当今社会而言,它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由此我们不难预见,到了2100年,世界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并非‘全球变暖’,不过是‘气候变化’”
“环境议题中的术语需要更为精准的表达……是时候把‘全球变暖’改为‘气候变化’了……全球变暖是一场灾难,而气候变化则是一次可控的、客观存在的挑战。”—美国共和党著名战略家弗兰克·伦茨
上述言论,引自2002年伦茨提交给布什政府的战略性文件。尽管那些反对全球变暖论的人开始慢慢意识到自己的观点有可能是错误的,但他们仍坚持认为,正是全球变暖的支持者(而非政府机构)把“全球变暖”的概念偷换为了“气候变化”。由于“气候变化”一词意味着“温度既可以升高也可以降低”,因此他们能以“变化”一词来解释“地球变冷而非变暖的可能性”。事实上,直到1998年,IPCC才明文规定使用“气候变化”一词,显然这是受到了主要产油国以及美国的影响。
“冰山融化并不能导致海平面上升”
“如果有一杯装着冰块的水,冰块慢慢融化,只是由固态变成液态,杯中水的高度仍然一样……同理,即使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也不会升高。”—美国著名脱口秀主持人拉什·林博
该观点由林博于1992年在他的节目中首次提出,并且一直长盛不衰。对于已经漂浮在杯中的冰块而言,他这么说没问题。然而,如果是“往杯中加冰块”,情况显然就不同了,而这正是现在格陵兰岛和南极洲冰川融化所遇到的情况。
在这些地方,高达数千米的冰山并不是漂浮在海面,而是堆积在陆地上的。这些冰逐渐融化,之后从主体分离并滑入海洋,占据了同样体积的水所占用的空间。因此,对这些额外增加到海洋中的冰块来说,它们甚至不必融化就可以改变海平面的高低。
击败似真叙述,需要知识的储备和清晰的逻辑
上面提到的每个人或者媒体,都曾确定无疑地坚持并表达出自己对全球变暖的看法,他们所做出的某个似真叙述,也有可能曾被你我所认同。然而,他们实际上都在做无用功,因为在争论时,掌握科学知识的胜券在握者总是能够挑出对方的毛病。
当然,并非所有不同意全球变暖的人都会犯此类错误,只是这些出自名人之口的似真叙述往往会通过媒介一传十、十传百地迅速传播开来,再加上观点鲜明的环保人士添油加醋,最后就会使这些似是而非的论断在一夜之间传遍街头巷尾。
在这种环境下,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更新自己的科学知识储备,以清晰的逻辑来辨别真假,而不是轻信和不假思索地传播这些并不靠谱的似真叙述。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5年第5期)
请 登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