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里的黄色物质是哪里来的?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科普纵览 > 生物 • 医学

尿液里的黄色物质是哪里来的?

赵燕枫  发表于 2018年05月10日

201505尿液里的黄色物质是哪里来的_f1.jpg



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但要深究,其实相当复杂。你可能想不到,要了解“尿”的颜色,首先却得从“血”说起。

我们都知道,血液中有红细胞,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它可以与氧结合,实现输氧的功能。从化学结构上看,血红蛋白上有一个辅基,叫血红素(heme)。血红素由一个卟啉环加一个铁离子组成,主要在肝脏和骨髓细胞内生成。其实,不只是血红蛋白,在很多与细胞氧的运输和利用有密切关系的蛋白中,我们都可以找到血红素。因此,这些蛋白也被统称为“含血红素蛋白”。

这些蛋白在代谢分解时,血红素会游离出来。游离的血红素会将铁离子释放掉,就只剩下了一个卟啉环,这个卟啉环再分解代谢,就生成了胆色素。胆色素其实并不是单纯一种物质,而是胆红素、胆绿素、胆素原、胆素等化合物的统称。简单说,卟啉环先是被羟化成胆绿素,再被还原成胆红素。然后,胆红素被释放入血,在与血浆清蛋白结合后,随血进入肝细胞,再经过一系列反应最终生成结合胆红素,也叫肝胆红素。在生理条件下,97%的胆红素会在肝内转化为结合胆红素,并由肝细胞分泌进入胆管,再随胆汁排入肠道。在回肠下端或结肠内,结合胆红素会被还原成无色的胆素原。这些胆素原随粪便进入肠道下端后,会与空气接触,被氧化成棕黄色的粪胆素。这就是粪便颜色的主要来源。绝大部分胆素原(80%90%)会随粪便排出体外。

那么,还有10%20%的胆素原又到哪里去了呢?原来,它们被肠黏膜细胞给“重吸收”了。其中有一小部分胆素原进入了体循环,并随血流被运送到了肾脏里,最终随尿排出。这一部分胆素原被称为尿胆素原,正常人每日排出约0.54毫克。尿胆素原本来也是无色的,但被空气氧化后会生成黄色的尿胆素,这就是尿液的主要色素,其道理与“粪胆素是粪便颜色的主要来源”是一样的。

尿胆素虽然是尿液的主要色素,但尿液的颜色还可能受到其他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同是黄色,也会有深浅之分。当饮水较多、尿量较多时,尿中的尿胆素浓度较低,颜色就浅;否则,久不饮水、尿量较少时,尿胆素浓度较高,颜色也就变深了。不仅如此,尿液颜色也受食物代谢产物、药物等的影响。而且,尿液颜色与时间也有关。如果是新鲜尿液,颜色一般呈无色到淡黄色,久置后由于大量尿胆素原被空气氧化,颜色还会加深。

如果罹患了疾病,尿液的颜色还可能会有别的变化:比如出血或溶血性疾病时,可能出现红色尿(血尿);某些黄疸可引发浓茶色尿;泌尿系感染可能出现黄白色尿(脓尿);有些肝胆疾病会出现绿蓝色尿;丝虫病、淋巴管破裂等,可能导致乳白色尿;脂肪挤压损伤、骨折和肾病综合征时,可能出现白色尿(脂肪尿)等等。从这个角度看,尿液的颜色也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了身体健康状况的变化。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5年第5期)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