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有无数不可思议的天体,其中的一个代表就是“中子星”(neutron star),别名“脉冲星”(pulsar)。
1967年,英国天文学家安东尼·休伊什(Antony Hewish)博士等用射电望远镜观测时,发现了以1.337秒为间隔的周期性“闪烁”的无线电信号。因为它“闪烁”得非常有规律,因而大家怀疑是否误将地球上人类产生的什么无线电信号接收下来,甚至怀疑是否收到了来自于外星智慧生命的信号。
但是,随着同样的现象不断地被发现,人们终于明白了这些信号是一些天体发射的无线电波。这些天体被命名为脉冲星。至今为止,已经发现了许多脉冲星,它们的信号周期从几毫秒到几秒不等。
脉冲星看上去在“闪烁”,是因为它就如同一边旋转一边发光的灯塔,从远处看就像是在闪烁。脉冲星一边发射无线电波束(射电波束)一边旋转,因此,射电波束扫过地球时,我们就会探测到脉冲信号。
观测到的大多数脉冲星是几毫秒到几秒种自转一周。能够如此高速旋转,只有小型的天体才可能做到。
现在,脉冲星被正式命名为中子星,我们也知道了它们是体积非常小的高密度天体。中子星半径只有10千米左右,质量却和太阳(约2×1030千克)相当,是地球的33万倍,平均密度为1立方厘米10亿吨。中子星是几乎全部由中子构成的天体。中子是构成原子核的要素之一,不带电。因此,中子星不如说是“整个星体像原子核一样的天体”。
质量超过太阳8倍的重恒星,在生命最后一刻会发生“超新星爆发”。爆发时,外层物质被甩到太空中,只留下恒星的中心部分,这就是由于自身引力坍缩形成的中子星。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5年第5期)
请 登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