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人数多、危害大(上)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科普纵览 > 生物 • 医学

幽门螺杆菌感染人数多、危害大(上)

《科学世界》  发表于 2018年05月10日

随后,世界各国都进行了针对幽门螺杆菌的检查,发现感染人数将近总人口的一半,而在中国,这个数字还要略高一点,可达54.76%。小小的幽门螺杆菌究竟有何能耐,能使这么多人感染呢?

其实,到现在我们也还不清楚它的感染途径是什么。原来,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并不会立刻产生症状,容易被人忽视,所以很难确认被感染的准确时刻,这就使查清感染途径变得非常困难。有一种说法认为,幽门螺杆菌是通过不洁的饮用水传染的。其根据是,在饮用水较差的发展中国家,感染率就较高,而在日本这类上下水道完备的国家中,感染率要低得多。幽门螺杆菌混在食物中从胃到大肠,最后被排出体外,因为种种原因,又进入被污染的饮用水源中,并进入他人体内。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通过口口相传从父母传染给子女的。的确,从口腔可以检测出少量的幽门螺杆菌。从母子之间的幽门螺旋杆菌基因十分相似等研究结果可知,母子之间的传染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途径之一。随着越来越多的家长不再给小孩喂养咀嚼过的食物,情况有所好转。

根据目前的研究我们知道,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年龄段,一般是05岁。在幼儿期,因为人体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比较容易感染幽门螺杆菌。健康的成年人几乎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当然,像马歇尔博士那样大量喝下幽门螺杆菌的话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巧妙地潜伏到胃中,通过各种毒素对人体发起进攻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幽门螺杆菌在进入人体后是如何伤害胃的。

首先,它必须要有可以在胃部定居的能力。然而,幽门螺杆菌之所以能在胃部定居,并不是因为它特别耐酸,而是因为它拥有可以中和酸性物质的“屏障”。

幽门螺杆菌在人体内,可以产生尿素酶(Urease),它可以将尿素(Urea)分解为氨与二氧化碳。尿素是在肝脏中产生的水溶性分子,与血液一起在体内循环,所以也会在胃中出现。胃中的尿素被尿素酶分解,产生了碱性的氨,可以中和胃酸,保护幽门螺杆菌。

此外,幽门螺杆菌还会巧妙地利用人的胃黏液。胃黏液可以防止强力的胃酸伤害到胃壁,分泌这种黏液的细胞,同时也可以分泌能够中和胃酸的物质。这样,黏液层的胃壁就接近于中性了。而很多幽门螺杆菌,正是生存在这些黏液中的。

此外,幽门螺杆菌的“鞭毛”和“连接因子”对其在胃中滞留也有帮助。鞭毛呈细长软管状,细菌借助它才能运动。通常情况下,幽门螺杆菌有48根鞭毛,这些鞭毛高速回转,在1秒内可以移动10倍于体长(约0.004毫米)的距离。而连接因子则是一种蛋白质,它存在于幽门螺杆菌表面,可以使菌体粘附在胃的表面细胞上。

通过这些手段巧妙潜伏到胃中的幽门螺杆菌,就能够对人体造成伤害了。我们知道,大多数病原体伤害宿主的因子只有一个,比如霍乱弧菌的毒力因子(可以对人体产生伤害的蛋白质等)只有一个,就是霍乱毒素。然而,幽门螺杆菌的毒力因子却是多种多样的。

这些毒力因子或是使细胞空泡化,或是切断细胞之间的联系,以此直接伤害胃部表面的细胞。这样一来,被黏液保护的胃部表面就会直接暴露在强酸性的胃液中,从而引发胃溃疡。

日本的研究结果显示,80%的胃溃疡患者和90%以上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都是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者。有时我们会听到“压力会引发胃溃疡”的说法,但实际上也有研究结果表明,即便是“压力性胃溃疡”,也同样与幽门螺杆菌有关。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后,很多人由于压力引发了胃溃疡,有关人员对他们进行了调查研究,1999年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患胃溃疡的可能性,是非感染者的3倍。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3年第1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