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12年3月21日,墨西哥南部格雷罗州发生了7.8级地震。此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印尼苏门答腊北部附近海域也发生了8.6级地震。环太平洋地区不断发生地震,引发了人们的担忧,网上甚至还出现了“地球已开启震动模式”的说法。
为什么会地震?实际上,地震的原动力是地球内部的“热”。为什么热能可以撼动大地,这种热能是从哪儿来的?让我们探究一下以地震为主的地球活动产生的根本原因吧。
地球“活着”的理由,在于其诞生之时
时不时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的地震,是由于地下或海底的岩层被突然破坏造成的。这种撼动岩层、产生地震的原动力,究其本源,应是地球内部的“热”。这种热,是从哪里来的呢?
距今46亿年前,宇宙空间中漂浮着的气体和固体尘埃物质中密度较大的部分,由于自身引力的作用开始收缩,形成了原始太阳。在原始太阳周围,形成了由残存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圆盘(原始行星系圆盘)。之后大约经过了1000年,圆盘内部的尘埃形成了直径约数公里的天体,这种天体被称为“星子”。之后,这些星子不断碰撞、融合,最终形成了地球等行星。
星子撞击产生的能量使地球升温
因为星子的撞击产生了巨大热能,再加上主要由水蒸气构成的原始大气具有保温效果,于是原始地球上的大部分固体被熔化了。这时的地球表面上覆盖着至少有几百公里厚的岩浆海(magma ocean,岩石熔化后产生的岩浆)。
在岩浆海中,铁转化成直径约1厘米左右的小液滴,与岩石成分(硅酸盐)分离,由于比重较大,它们沉积在岩浆海的底部。这种铁堆积到一定程度,就会与较轻的岩石成分对调位置,然后带着热量始终不停地沉入地球内部。这样一来,主要成分为铁的热“核”就诞生了。
随着铁的下沉,地球持续升温。当你搅动热汤或热糖浆时,可以观察到温度略微上升的现象,这是因为搅拌的时候会产生摩擦热。炽热绵软的地球内部也会因铁的分离和沉降运动而被搅动,从而产生与上述现象同样的摩擦热。
除了上述在地球形成阶段积蓄的“原始热能”之外,重要的热源还有存在于星子中的长寿命(半衰期长)放射性物质(铀、钾、钍)。这些元素从原子核中放出射线(衰变)时,会产生热。因为45亿年前的地球上有比现在多得多的放射性物质,所以当时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所释放出来的热量约为现在的5〜10倍。
科学家认为,现在地球的内部温度最高可达6000℃。原始热能的“余热”以及地球在形成过程中获取的放射性物质所释放的热能,使得地球诞生了。46亿年后的今天,地球内部依旧保持着高温状态。这种热能,使地球成为一个“活着的”行星。我们将从下一页开始具体说明这一情况。
图:由于星子撞击而升温的原始地球
科学家认为,原始地球因星子剧烈的撞击和融合运动而急剧升温,因此在地表形成了岩浆海,而在地球内部则形成了地核。在成为星子数百万年后,地球成长为跟火星差不多大小的“原始行星”。在地球和其他原始行星之间又经历了约1亿年的撞击、融合运动后,它的体积终于变得和现在的地球差不多了。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2年第6期)
请 登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