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飞翔的四肢
即使回望数亿年间悠长的演化历史,能够自由翱翔在天际的脊椎动物也只有三类。与恐龙同时代繁盛的翼龙,由恐龙演化而来的鸟,还有哺乳动物中的蝙蝠。翼龙属于爬行动物,蝙蝠属于哺乳动物。从这也可以看出,这些动物都是独立演化出来的,飞翔方法也有所差别。
翼龙和蝙蝠都是通过撑开前肢和后肢间的“翼膜”产生升力(向上的力)。但是翼膜的拉伸方法不一样,翼龙只有前肢第4指伸长,这根修长的指和后肢间拉着翼膜,而蝙蝠则是前肢除第1指以外的指都伸长,指间以及指和后肢之间拉着翼膜。
鸟类使用完全不同的策略,通过演化皮肤表面的毛,使之变形成为“羽毛”。这些羽毛着生在前肢的掌骨(手掌的骨骼)、腕骨(手腕部的骨骼)和尺骨(内侧的前臂骨)上,作为“翅”成功取得飞行所需的升力。。
翼龙以及蝙蝠获得飞翔能力不仅需要前肢,还用到了后肢,因此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后肢的自由度。但是鸟类只用前肢就能够飞行,这样就使后肢的自由度大大增加了,于是后肢就可以用来支撑自身的重量,以及完成捕猎、采集、划水等多种功能。这一结构的区别可能就是如今鸟类繁盛的一个重要原因。
图1.适应飞翔的四肢
拥有飞翔能力的翼龙类、翼手目以及鸟类的骨骼示意图。翼龙和蝙蝠(翼手目)的前肢和后肢之间有翼膜连接。区别在于翼龙前肢只有第4指连接翼膜,而蝙蝠前肢的第2指至第5指都与翼膜连接。而鸟类则没有翼膜,使用“飞羽”来产生升力,飞羽着生在掌骨、腕骨和尺骨等部位。
追求游泳的四肢
在水中遨游的动物们有着什么样的四肢呢?选择海洋为栖息地的脊椎动物除了鱼类之外,主要有鲸类(鲸和海豚等)、鳍脚类(海豹和海狮等)、海牛目(儒艮和海牛等)以及企鹅。前三者都是哺乳动物,后者为鸟类。
首先来看看鲸类的骨骼,鲸和海豚等主要靠尾鳍产生推进力,因而不需要后肢,后肢退化得只剩下一点点痕迹。演化为鳍状的前肢变宽变短,这是因为前肢太长的话会在水中产生比较大的阻力。海牛目也和鲸类一样后肢退化。
此外,像海狮等的鳍脚类,后肢与前肢的趾骨都伸长,趾间形成了较大的蹼状结构,它们使用这些宽大的鳍增加了游泳的效率。
。企鹅的前肢称为“鳍状肢”,看上去与鲸和海狮等的鳍一样是扁平的,颇为相似。但从骨骼上来看,它们彼此是完全不同的。企鹅的鳍状肢主要由粗壮的掌骨支撑,这与鸽为了附着羽毛而形成的粗壮掌骨是一样的。属于鸟类的企鹅简直是以在水中“拍打翅膀”的方式游泳。
图2. 适应游泳的四肢
栖息在海中的抹香鲸、加州海狮和王企鹅的骨骼示意图。鲸主要靠尾鳍的推进力前进,后肢由于会产生阻力而慢慢退化,现在只留下痕迹— 一块很小的骨骼(骨盆)在体内残留。另外控制转向的前肢由粗短的臂骨和伸长的指骨一起形成。
与鲸不同,海狮用前肢和后肢的鳍上下运动,同时身体弯曲产生向前的推进力。前后肢的趾骨都伸长以形成宽大的鳍。
由于企鹅属于鸟类,因此其前肢的骨骼与鲸和海狮等完全不同。一般鸟类翅膀的骨骼都很细且密度很低,有些甚至中空,因而份量很轻。但是,已经不再飞翔的企鹅没必要再拥有较轻的骨骼,它的前肢变成由高密度、高强度骨骼支撑的强壮的鳍。
使四肢退化的战略
目前为止,我们看的都是适应各种环境而形成的不同样式的四肢。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四肢完全退化的动物也有很多。一说到没有四肢的动物,首先想到的就是蛇了吧。但是在广阔的生命世界中,没有四肢的动物却出乎意料地多。爬行类和两栖类中,除了蛇之外也有其他没有四肢的种类。这些动物为什么会采用退化四肢的战略呢?
这些动物大多生活地底下或草木繁茂处等环境中,在这种狭窄的空间中移动时,身体细长、像四肢这样伸出躯干的部分较小会比较有利。结果就是随着演化的进行,它们的身体伸长,四肢相对变小。随着四肢逐渐变小,最后即使四肢不动,只要脊柱运动就能够推进身体了。因而在漫长的演化征程中,四肢就完全消失了。
现在大约有3400种蛇生存在地球上,它们生活在南极大陆以外各种各样的环境中,还有像长吻海蛇那样连繁殖都能够在海中进行,完全成为海栖动物的种类。四肢退化后的蛇确实是演化的成功案例。
隐藏在手足中的演化之谜
为了获取食物、或是从天敌口中逃脱而移动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动作。因此四肢的骨骼和肌肉等可以说是如实反应了动物的本质。
限于本文的篇幅,我们不能详细介绍为了挖果肉而拥有异常修长的第3、第4指的指猴,能跳跃将近10米、以时速40千米的速度前进的红大袋鼠,以及使用掌骨演化出的第六根“手指”来取食竹子的熊猫。其实,许多动物都有着非常不可思议的四肢。当你去动物园时,希望能观察一下各种动物的四肢,然后想像它们的演化之路。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6年第10期)
请 登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