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中国网事(上)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科普纵览 > 工程 • 技术

20年前中国网事(上)

《科学世界》  发表于 2018年05月28日

2013年,互联网进入我国20年了。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说,很少有新技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对社会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互联网是如何提出的?它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本刊记者闫凯和方晨采访了见证我国互联网发展的胡启恒院士。

 

互联网的起源

科学世界:互联网最早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胡启恒:互联网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有一种流传很广泛的说法认为它是冷战的产物。1961年,看到苏联载人航天的成就,美国人产生了一种危机感,于是提出“我国怎样能在遭受敌人核打击的情况下,依然保持指挥能力?”这就需要一种打不烂的通信网络,即便国土被摧毁多少地方,总能找到一条传播信息的通道,依然能有效地指挥。

但是我想,这种说法太政治化了。尽管它可以算作其中一个原因,但并不是全部原因,也不是最主要的。上世纪60年代,计算机的网络化已经发展得相当好了。计算机之间通过各种各样的技术和协议可以连接起来,已经可以交流数据、共享程序、远程操作了。我认为,互联网还是科学技术发展成熟的一种产物,也是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的要求。每一种新发明或新发现不是没有原因的,都要在其他作为支撑的基础技术基本成熟以后才会发展出来,就像瓜熟蒂落。

 

科学世界:最初是谁提出的“互联网”这个概念?

胡启恒:美国心理学家利克里德(J.C.R. Licklider),他是一个跨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两个领域的学者。

 

科学世界:他是什么时候提出这个概念的?

胡启恒1962年,利克里德提出一个“银河系网络”的设想:在未来的世界,计算机多得就像银河系中的星星,不管人们身处何处,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来沟通,互相交流,讨论问题。

后来,美国国防部的“国防先进研究项目局”(DARPA)看上了他别具一格的想象力,于是任命利克里德为计算机网络领域的负责人。

 

                                              20130704二十年前中国网事-上.jpg

互联网概念的提出者利克里德

 

 

互联网进入中国

科学世界:互联网出现以后,我国对它有什么需求?

胡启恒: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不少科学家与国外同行合作研究,需要进行大量数据交换。通过越洋电话,费用高昂,效率很低。所以,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迫切地需要高效率低成本的数据交换。这是推动互联网进入中国最重要的需求。

 

科学世界:我国是如何引进互联网的?

胡启恒:上世纪80年代末,国家计委实施了一个世界银行贷款项目“NCFC(The National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Facility of China,中国国家计算机与网络设施),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三家单位要在北京中关村地区建设计算机网络和超级计算中心,共享资源。

 

科学世界:为什么要建这个三角网络呢?

胡启恒:由于科研的需要。三家单位都要求有运算速度更快的超级计算机。因此,建设超级计算中心,通过计算机联网实现资源共享,就成为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科学世界:NCFC项目具体要干什么?

胡启恒NCFC项目的主要目标是要购买一台功能强大的超级计算机,三家单位共享。国家计委出面,向世界银行贷款。经过激烈的投标竞争,项目由中科院牵头,成立NCFC项目管委会,共有六方代表参加: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北大、清华、中科院,还有自然科学基金会的代表。

1993年,三家单位的计算机网络和互相连接都顺利完成,只剩下买超级计算机的事了。当时,我国从西方国家购买先进的设备要受“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控制。我国要求购买的超级计算机,是巴统限制范围内的;而巴统允许购买的,却是性能一般、价格昂贵的。我们斟酌再三,还是把购买超级计算机的计划暂时搁置起来。

 

科学世界:NCFC项目意外受阻,有什么补救措施吗?

胡启恒19921993年,互联网已经初步在美国和欧洲几个国家的科技界形成气候,只是还没有商业化。我当时作为NCFC项目管委会的主任,知道在巴统禁运政策下,NCFC购买超级计算机的事只能暂时搁置。而当时国际互联网上已经有了大量的信息资源,清华、北大和科学院各研究所都有反映,迫切希望将NCFC三角网接入国际互联网。我主持NCFC管委会认真讨论,六方代表一致同意我们先去做连接到互联网的工作。但这个工作马上遇到了困难,一是没钱,二是没项目支撑。当时,国家科委、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科院,慷慨解囊,为实现国际联网提供了经费支持。

当时的首席工程师是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中心的钱华林。他多次在国际计算机网络学术会议上,向国际网络界呼吁,中国需要加入互联网。许多外国学者专家热情地支持中国加入互联网的要求。钱华林带领着清华、北大的网络方面的专家一起研究如何跟国际互联网连接。做了一段时间,钱华林告诉我,我国接入互联网在技术上已经没有障碍了,可还是连不上互联网。因为互联网的主干网和美国能源部、国防部连在一起,可能是美国政府对我们存有戒心。

 

科学世界:那我们是什么时候才连上国际互联网的?

胡启恒19944月上旬,我代表中科院参加国家科技代表团,到华盛顿参加中美科技合作联委会会议。我想利用这个机会去为争取接入互联网再做一些工作。去美国之前,我抓紧时间将中科院的报告送交国务院,取得了国务院批准,由中科院去争取连接到国际互联网。利用这次赴美参会的机会,我拜访了当时主管互联网的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我对他们讲了NCFC项目和我国科技界的情况。经过简单的交流,达成了中国接入互联网主干网的共识。420日,我得知NCFC与互联网主干网的连接顺利完成了。这是我国第一条按照TCP/IP协议与互联网的连接,也是第一条全功能的、与互联网主干网的连接。

 

科学世界:连到国际互联网真是意义非凡,你们有没有因此获得奖励呢?

胡启恒:当时并没有立项,后来也没有申报奖励,反而还受到了批评。

 

科学世界:怎么还会受批评呢?

胡启恒:倒不是受政府的批评,而是来自世界银行的批评。世界银行贷款给中国NCFC项目以后,每年都会派专家组来检查项目的进展。一开始还表扬我们的三角网组建得又好又快。可是后来发现,我们的三角网络已经建设好了,就是迟迟不买超级计算机。于是就批评我们在拖延计划,问我们现在正在干什么工作?我说在连接国际互联网。他们说这根本不是NCFC项目里的内容。我说我们用的不是贷款的钱,而是自筹的经费。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连上了国际互联网。

不过,此事被评为1994年十大科技进展之一。

 

科学世界:刚连上互联网时,网速有多快?

胡启恒:那时的网速非常慢,带宽只有64K,可是当时觉得已经非常好了。我国的互联网信息先传输到邮电部的沙河天线站,然后租用国际卫星信道,再从美国Sprint公司设于加州斯托克顿市(Stockton)的天线将信息接收下来,进入互联网。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3年第7期)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