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点就是某种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时的温度,沸点则是从液态变为气态时的温度。通常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物质都是先熔化成液态,然后才能沸腾气化。例如我们都知道,冰的熔点是0℃,沸点是100℃。可是,有些资料显示氯化铝(AlCl3)的熔点约为190℃,沸点则是178℃,熔点反而比沸点高,这是怎么回事?
一般情况下,熔点和沸点是指在常压(1个大气压)下物质发生相变(熔化、气化)的温度。在常压下,大多数常见的化合物或单质会随着温度的上升依次呈现出固、液、气这3种状态。然而有些物质在常压下却会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而不经过液态,这种过程叫做升华。只有当压力高到一定程度时,这些物质才可能会从固态变为液态。所以,要测量这类物质的熔点,必须要在一定的压力下才能做到。
例如砷,常压下在约614℃发生升华,而其熔点是在27.5个大气压下测得的,约为817℃。还有我们比较熟悉的干冰(二氧化碳,CO2),常压下在-78℃就升华了,而在5.1个大气压下可以测到其熔点为 -57℃。AlCl3也是这样,其190℃的熔点是在2.5个大气压下测得的,178℃并不是它严格意义上的沸点,而是它在常压下升华时的温度。由于这两个温度是在不同的压力条件下测得的,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可比性了。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3年第7期)
请 登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