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发式进化的人类大脑(下)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科普纵览 > 生物 • 医学

爆发式进化的人类大脑(下)

《科学世界》  发表于 2018年06月04日

“镜像神经元”或许起到了关键作用

拉马钱德兰:我们人类并不简单地是“没有毛的猿猴”,而是在某些方面获得了卓越能力的进化到了极高层次的类人猿。我们的看法是,人类是在15万年10万年前突然进入到这种飞跃式的进化阶段,这个时间或许更早。

Newton:在那个时期,类人猿的脑发生了什么变化?

拉马钱德兰:我们的脑的一部分区域出现了专门化分工。偶然同时出现了两三个因素,它们合在一起,突然产生了叠加增强的相互作用,从而引发了爆发式的进化。

那种进化的结果之一,是出现了一种非常精细的叫做“镜像神经元“的神经系统(参见左图)。镜像神经元是在上世纪90年代由意大利的神经科学家乔柯摩·里佐拉蒂首先在额叶中发现的一种以前不知道的神经细胞。后来,在脑的其他部位也发现了这种细胞。有了这种神经细胞,一个人才能够预测别人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谓预测,也就是在脑中模拟假想的现实。

 

Newton:人的镜像神经元与其他的灵长类有什么不同?

拉马钱德兰:类人猿和猕猴也都有镜像神经元。不过,只有人的镜像神经元分布范围特别广,同脑的其他部位相连。人的这个镜像神经元神经系统高度发达,因而一个人能够以一种更加精细的方式揣摩到别人的心思、看法和意图等,很好地适应社会化的生活。

这种能力叫做“心理理论”。只有人类才具有足够精细的这种能力。例如,“我和他的妻子有染,我知道他是知道的”。这一类微妙的人际关系,只有人才能够揣摩到。

 

Newton:如此说来,镜像神经元高度发达,从而使“心理理论”特别发达,对于人类的飞跃进化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拉马钱德兰:可以这样说。研究表明,镜像神经元还参与了一项非常重要的行为,即进行高级“模仿”。虽然模仿行为不只是涉及镜像神经元,但肯定有不小的关系。

201105p52_f1.jpg

图1. 什么是镜像神经元?

镜像神经元是意大利神经科学家乔柯摩·里佐拉蒂于1996年首先在猿猴脑内发现的一种神经细胞。人脑内也有这种神经细胞。镜像神经元不仅在自己伸手拿杯子时会活动(左),一旦看见别人伸手拿杯子它们也会活动(右)。据认为,镜像细胞元就像脑内的一面镜子能够映照别人的行为,使之再现于头脑中。

 


“模仿”是文化的基础。

Newton:模仿很重要吗?

拉马钱德兰:当然。比如说,北极熊花了50万年的时间才进化出厚厚的毛皮来抵御严寒。然而对于人类来说,只要有一个聪明人杀死北极熊,剥下毛皮裹在自己身上来御寒,大家便都会模仿和学习。这种行为先由亲属模仿,很快便会在同一个社会群体中传播开来,甚至还会传递给子孙,一代代传承下去。子女模仿母亲,练习几次,只需一代的时间就会学会一种有利于生存的行为。

模仿使人类能够逃过基于基因的自然淘汰而迅速进化。几乎所有的动物都需要经过数百上千代才能够有明显的进化,然而人类只需要经过一二代就能够学会许多新的行为,以星火燎原之势快速进化。模仿是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基础。模仿当然不是一切,但肯定是人类进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Newton:人类之外的其他动物也有模仿行为吗?

拉马钱德兰:一部分黑猩猩也有一定程度的模仿行为。不过在人的场合,即使是比较复杂的行为,只要观察一两次便能够模仿,观察快,学习也快。通过模仿,小孩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从别人的角度来观察周围,从而能够通过理解别人的意图来了解他人。

除了人之外,模仿能力最强的要算红毛猩猩。据说,红毛猩猩看见人在小船上摇桨,它便也抓住桨摇动起来。还有一个关于达尔文的故事,说是达尔文在伦敦动物园吹口琴,那里的一只红毛猩猩夺走达尔文的口琴,自己模仿着吹了起来。万一人类灭亡,在地球上能够接替人类创造文化的动物大概就是红毛猩猩吧。这当然只是随便说说。

 

从数字感觉到颜色的“共感觉”

Newton:人是能够创造新思想的一种动物。那么人的这种创造性是由脑的哪些功能催生的呢?

拉马钱德兰:以前,研究者一直以为“人思考问题纯粹是随机进行的,不存在什么创造性需要加以研究”。然而的确有一部分人,他们的创造性要高于其他人。例如存在着一种叫做“共感觉”的现象,有的人会由数字感觉到颜色(参见左页解释“共感觉”的图解)。在这种现象中,脑内的那些通常并无联系的具有不同功能的区域联系起来,发生了不常有的奇妙的相互作用。

这种共感觉,在具有艺术天分,擅长创造的人的身上不难见到。这不是偶然的。我的看法是,有一部分人,他们的脑内有比普通人更多的连线,脑内的各个活动区域或各种想法之间大概更容易相互发生联系。将脑内不同活动区域连接起来的这些连线是进行比喻和类推的基础,因此,脑内连线更多的人会具有比普通人更高的创造性。创造性,这也是人类不同于其他动物的一个特点。

 

Newton:创造性是人脑的哪个部位产生的呢?

拉马钱德兰:同人类的创造性有关的不只是脑内的某一个单独区域。我们只能说,大脑左半球顶下小叶对于一个人发挥其特有的创造性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区域。可是,这个区域是否就是人脑的产生创造性的中枢,还不能肯定。

 

Newton:听说博士最近提出了一种理论,认为顶下小叶的那种“将不同感觉联系起来的功能”(交叉感觉)对于人类的语言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请解释一下。

拉马钱德兰:我想到一个人看见特定的图形会在头脑中不由自主地产生特定的声音的那种现象(参见解释“bouba-kiki效应”的下图)。例如,在英语中表示“小”的意思的单词有smalldiminutiveteeny-weenie,看见这样的单词,你会做出收缩嘴唇的动作,模仿“小”。我认为,我们的发音都包含有这种模仿的因素,而单词diminutive就是这样产生出来的。单词的发音都是由舌头和上颚的动作产生的。原始语言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起初只有不多的基本单词,以此为基础,逐渐发展为真正的语言。因此我认为,语言的产生,尤其是单词的产生,大概离不开将不同的感觉联系起来的顶下小叶的作用。

201105p52_f2.jpg

图2. 哪一个图形对应“bouba”?哪一个图形对应“kiki”?

在上面两个图形中,哪一个图形相当于听到“嘣叭”(Bouba)声,哪一个图形相当于听到“叽叽”(kiki)声?按照心理学家沃尔夫冈·科勒于1929年发表的结果,98%的人的回答是左图对应“嘣叭”声,右图对应“叽叽”声。拉马钱德兰博士把看见特定的图形不由自主地与特定的声音联系起来的这种心理效应称为“bouba-kiki效应”。根据拉马钱德兰博士的研究,位于顶下小叶的角回受到损伤的患者,这种效应会明显减弱。


 

人类的快速发展是怎样发生的?

Newton:大约在2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智人。从那时到现在,人类终于发展出了能够把人送上月球的高度文明。如此快速的发展是怎样一种过程呢?

拉马钱德兰:任何一种灵长类动物的脑都会因基因发生突变和重新组合而在群体中产生广泛的个体多样性。人类的祖先也一样,由于存在这种个体的多样性,比如说,或许在1000个人当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那个人也许就是“直立人中的爱因斯坦”,或者“早期智人中的爱因斯坦”。但是,在人类的祖先进化出精细的学习和模仿系统之前,即使有人做出了惊人的发现,那也会在不久后消失。

然而,人类的祖先一旦具备了精细的模仿系统和“心理理论”,便会想到“我也能够做他或她做的那种有意思的重要事情”。于是,周围的人便会仔细观察那个人是如何做的,模仿那种使用工具或使用金属的发明。

比如说,某个人在偶然间用天然燃烧的树林的野火点燃自己手拿的树枝,学会了留下火种。那么,只要有一两个人学会了这种留火种的方法,这项发明就会像野火燃烧一样扩散开来,被许多人模仿和学习。这样的事情就像老鼠迅速繁殖那样按照几何级数增加,最后终于使人类将同伴送上月球。

 

Newton:抛弃大家熟悉的常识,尝试使用新方法的那种能力,大概也是文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吧。

拉马钱德兰:这是人类的一种非常了不起的能力,全新的能力。大概在伽利略出现以前还没有人这样做过。

大多数人都做不到这一点。可以说,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有从众心理的随大流的绵羊。大多数人都会因循守旧,只是重复地做着学会的那些事情。只有少数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才会想到其他人想不到的那种可能性,大胆尝试使用新的不同的方法。

不仅如此,“我要试一试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这种想法毋宁说还需要一点野心或者说叛逆精神。这种欲望大概与额叶有关。

 

Newton:最后请博士向有志于从事神经科学或者其他自然学科的年轻读者讲几句话。

拉马钱德兰:要多读书。不仅读神经科学方面的书,阅读领域应该宽一些,还应该读一些心理学、认知科学和哲学方面的书。现在还年轻,不要限制了自己的视野。自己今后能够成为什么人并不是完全由自己决定的。伟大的发现常常来自在学科和学科之间交界处所产生的思想。

要多接触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我就是这样。旁边尽是一些无聊的人,自己也会受到影响,白白浪费了时光。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1年第5期)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