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A可能还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RNA不只肩负传递DNA信息的使命,有时还承担着酶(蛋白质)的任务,负责剪切、粘贴分子;当生命主体为病毒时,它还代替DNA挑起承载遗传信息的重任。生命的构成离不开DNA、RNA和蛋白质。
那么,如果没有DNA和蛋白质,仅凭RNA能构成生命吗?
这个问题,在探讨“生命起源”之谜时,具有重要意义。
生命起源于RNA?!
目前的研究表明,生命起源于距今40亿年前左右。最初诞生的生命,是自我复制的“某类物质”。
想要实现自我复制,必须具备如下两个必要条件:掌握自我复制所需的信息,进行复制时所需的反应能够发生。
现代生物为实现自我复制,会以DNA碱基对的序列为设计图,以RNA为介质,蛋白质则负责推进必要的化学反应。但在生命起源的初期阶段,很难想象会存在如此复杂的分工。比较合理的解释是,生命起源之时这三种物质并没有协同工作,而是其中的某一种成为了起源的发端。那么,最初的生命是从这三种生物大分子中的哪一种开始形成的呢?
目前被认为最有可能的候选者,就是既能像DNA一样承载遗传信息,又能像蛋白质一样起到酶的作用的RNA。
研究者认为,构成RNA的原料分子,在生命起源之初就已存在于当时的地球上了。之后在某些偶然的情况下,有着与核糖体类似作用的RNA诞生了,开始连接原料分子并进行自我复制。
再后来,可以接合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RNA出现了,制成了蛋白质。蛋白质在推进必要反应方面要比RNA的效率高,因此RNA仅用于保持遗传信息,而复制时推进必要反应的任务落到了蛋白质身上。最后,比RNA难分解、更适合用于保存遗传信息的DNA诞生了,它取代RNA承担了承载遗传信息的任务。以上,即为被称为“RNA世界”的假说。
不过,这个学说目前尚未得到证实。如果它是正确的话,那么核酶就应该能够自然形成。但是,这种可引起自我复制的核酶是否能够自然形成,人们还不知道。
现在,学界的研究重点是合成具有各种各样碱基序列的RNA,然后从中找出可以自我复制的核酶。不过,目前还未发现可实现完全自我复制的核酶。
RNA世界假说
“RNA大陆”的发现和可预见的RNA重要性
那么实际上,在哺乳动物中,RNA又有多重要呢?
2005年,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研究团队以老鼠为实验动物,对“细胞内合成的RNA究竟是从基因组(全部的DNA碱基对)的哪部分复制而来的”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因组中约70%的部分参与了RNA的合成。
这一结果远高于预计值。之前的研究认为,作为制造蛋白质设计图的遗传基因只占基因组的2%左右,转移RNA、用来构成核糖体的核糖体RNA(ribosomal RNA,rRNA)等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登场的RNA只占1%左右。也就是说,基因组中剩余的绝大部分,都应该是到目前为止的进化过程中逐步积蓄下来的无用部分,它们也无法合成RNA。
但最新研究结果指出,到目前为止,我们体内合成了大量闻所未闻的神秘的RNA,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甚至用“RNA大陆的发现”来形容这个惊人的发现。
合成RNA需要能量,因此人体不会无缘无故制造“RNA大陆”的RNA。近年来,对于RNA大陆的RNA,科学家进行了多种研究,它们的重要性也逐渐浮出水面。
其中之一,为“非编码小RNA”(snmRNA)。在人类体内,目前发现了约2000种非编码小RNA,它们能调控由多种遗传基因制造出的信使RNA。由此可知,人类体内一半左右的遗传基因,其实都处于非编码小RNA的控制之下。
专家认为,非编码小RNA在各个方面均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控制从受精卵到成体的发育过程,调节细胞的增加、形状,以及脏器形成等。
另外,科学家还发现了可保护基因组的RNA。基因组内部有一种叫做“转座子”(transposon)的可移动遗传基因,一旦它钻进重要的遗传基因中,就会使该遗传基因丧失功能。有一种RNA可通过切断转座子移动时合成的信使RNA,来抑制转座子的移动。
依旧充满了谜团的“长链非编码RNA”
除了非编码小RNA,还有与信使RNA十分相似、由数千碱基构成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ong ncRNAs或lncRNA)。这类RNA中的一些会被运至细胞核外,但并不会合成蛋白质,另外一些则留在细胞核内。
留在细胞核内的“X染色体失活特异转录因子”(Xist)也是一种长链非编码RNA,它可使雌性哺乳动物2条X染色体中的1条失活(而雄性本身只有1条X染色体)。因此,通过X染色体失活特异转录因子的作用,可改变雌雄个体内X染色体数量的不平衡。
不过,不同的长链非编码RNA功能各异,还存在很多不明之处,因此RNA肯定还具有很多我们现在还不知道的重要作用。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3年第9期)
请 登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