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身边,一定有些被认为“头脑很好”的人,他们擅长心算、博闻强记、喜欢创新等等。那么,头脑的好坏由什么决定呢?心理学家通过大规模的智力测验来调查人们的智力水平。让我们从检测智力的方法开始,一直到智力与年龄、性别、工作成绩的关系,一起来认识这门逐渐成熟的“智力科学”。
人类的智力正在持续不断地迅速提高吗!?
事实上在全世界范围内,智力测验得分存在逐年上升的趋势。IQ大约每20年上升15。这一现象称作“弗林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弗林(James Flynn)在1987年发现。
人类的智力不会在短短几十年内快速上升。产生弗林效应的原因是: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是年轻一代,接受了长期教育,适应了智力测验方式的人就越多。测验题目原本能够区分不同成绩的人,却变成了所有人都能正确回答的题目。这样一来,与测验制作时参照的群体相比,得高分的人的比例提高了。罕见的“IQ145的天才”看上去就变多了。
与之相反,还出现了“反弗林效应”。这是由于教育内容的变化,智力测验中任何人都无法解答的题目逐渐增多,看上去出现了整体智力下降现象。
应该如何防止弗林效应的发生呢?专家认为,从智力测验制作到使用的时间间隔越长,弗林效应越明显。为了防止出现弗林效应,定期修正智力测验题目十分必要。
在A国测验,IQ是115;在B国测验,IQ就成了100!?
你也许觉得,只要接受了智力测验,就能够判断自己的智力在整个人群中处于什么水平。然而现实中由于各国使用的智力测验题目不尽相同,所以只能说是“自己的智力在本国人群中处于什么水平”。
这种说法原因如下。比如A国的智力测验是以A国人整体作为参照对象来制作的,所以会包含“是否知道A国三大名山”之类关于本国文化的题目。在题目形式等方面也具有本国特征。
所以生长在国外的人往往智力测验的IQ会比较低。一个在B国生长的人,在B国进行智力测验,IQ得分为115,在A国却只能得到100分。只有在其生长的B国测定的IQ,才是对这个人智力的合理适当的评价。
智力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吗?
从智力测验的结果能够看出年龄与智力的关系。不同年代群体接受智力测验(WAIS-III,韦氏成人第三版)的结果说明,除了语词理解智力之外,从20岁起出现下降。
但是,由于弗林效应的影响,年轻一代由于长期接受教育,在智力测验中更容易得到高分。这种对不同年龄群体进行测验的方法,成绩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的原因可能不在于智力,而在于教育经历的差异。
理想的方法是对同一批人在间隔几年后再接受同样的测验,以排除弗林效应的影响。通过“人口同龄群分析”(cohort分析)得出的智力与年龄的关系图,调查发现,“归纳推理”、“语言能力”、“语言记忆”、“空间知觉能力”等智力因子在50~60岁之前不断上升,而后缓慢下降。从20岁开始持续下降的只有“知觉速度”。
由于排除了弗林效应的影响,右图能够比较好地说明年龄与智力的关系。这样看起来,各种智力因子在60岁之前都是上升趋势。不过需要注意,这个结果并不能说明“每个人的智力变化过程是相同的”。
智力随着年龄增长的变化
左图是对不同年代的人进行“WAIS-III”智力测验的结果。结果表明,除了语言理解之外,其余各项成绩都从20岁起出现下降。这是由于,越是年轻的测验群体中,适应测验的人的比例越高,测验对其越有利,所以越容易出现高分。这种让不同年龄段的人同时测验的方法叫做“横向方法”。横向方法虽然易于实施,但不足之处在于各年龄段的人的经验不同,测验结果会受到“年代效应”的影响。
右图为“人口同龄群分析”(cohort分析)结果,这种分析方法对各年龄段群体分别测验,几年之后再对同一群体进行相同测验,以排除弗林效应的影响。除了数学能力和知觉速度之外的各项因子在60岁之前呈现上升趋势,60岁之后缓慢下降。只有知觉速度是随着年龄增长持续下降的。与这一分析结果相对照的,是左图“除了语言理解以外的能力,从20岁开始持续下降”的结论。Cohort分析法是对某个年龄段测验群体在几年之后重复进行相同测验的纵向方法。把这种分析方法与横向方法(各年龄段群体同时测验)相结合,能够将年代效应和年龄的影响区分开。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3年第9期)
请 登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