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频出的背后(下)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科普纵览 > 生物 • 医学

“大师”频出的背后(下)

撰文/王二平  发表于 2018年06月04日

特异功能有什么用?

提出这样的问题看起来有些幼稚,不管怎样,先让我们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来审视一下所谓的特异功能吧。

人类的所有能力都是进化的产物,也是经过漫长时间自然选择的结果。仅就感觉能力而言,能够产生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的各个器官,本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接收外界信息的工具,足以接收我们生存和行动所需要的信息。在进化过程中,我们的一些能力得到增强,如视觉;一些能力却退化了,如嗅觉(在这一点上,我们可比狗差远了)。进化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我们的各种感觉器官高度特异化。这里说的特异化,可以理解为专业化。使用过扳手的人都知道,专用扳手使起来,要比那种什么螺帽都能拧的活动扳手的效率高得多,也便利得多,以此我们不难理解,我们人类的感觉器官高度特异化后所带来的重大生物学优势。鼓吹特异功能的人无法告诉我们,我们为什么还需要另一套冗余的视觉器官,为什么还需要接收对我们人类生存基本没有生物学意义的不可见光(那些波长的电磁波,只有对鸟类或者蜜蜂才有意义)。我们人类的高明之处,并不是我们的各种感官的灵敏度无与伦比,也不是我们的身体条件压倒所有其他动物,而在于我们能够进行有逻辑的思考和制造各种工具。在逻辑思考的指挥下,人类发明了种种工具,如螺丝螺母、扳手、显微镜、望远镜、计算机、互联网,等等。但是,这些工具再强大,也仍然是我们器官能力的延伸,最终没有也不可能改变我们生存和行为的基本生物学需要;比如扳手再精良、网络再发达,我们人类也依然需要呼吸、吃饭、排泄和睡眠,这一点从没改变。因此,所谓的特异功能,不过是在试图为人体增添一些在进化路程中并不必要(或者已被淘汰,或者从未出现,或者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功能而已。

科学上没用,不代表社会上没有。如果宣称有特异功能的人和对特异功能感兴趣的人都不食人间烟火,那么特异功能再荒诞,也不过是无害的表演和有趣的消遣。可是事实上,凡是表演性的特异功能,比如能通过特殊的方式接收信息,或者能接收到特殊的信息,总是让人立刻意识到,它所能带来的巨大的潜在利益。想想看吧,人类接收外部信息,90%以上是通过视觉通道。如果有人说,他能够透过墙、封装、衣服等遮挡看到东西,那多有诱惑力呀!有了这种异能,可以偷窥,可以作弊,还可以花小钱买彩票中大奖……最近还有人在网上说,他能看到“人体的辉光”,并且能从这种“辉光”中看出孕妇体内的胎儿性别,还能预见人的所谓“官运”。于是,来找他的人络绎不绝,从此他日进斗金,全家人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大家也都看到了,官员们、明星们纷纷登门拜见王林“大师”。结果是,出山二十多年来功力并不见长的王林,财富却在急剧增加。不消说,这正是特异功能的诱人之处。

科学上没用,经济上有用。特异功能的大师队伍越来越长,看来也不是什么不可理喻的事情了。

 

“好奇+批判”,理性才能破除迷信

客观地说,我国历史上有着浓郁的迷信传统。自古以来,各种“异人”们的说法和“事迹”堪称汗牛充栋,但细细察究起来,要么语焉不详、故弄玄虚,要么各种约束条件互为前提而无法验证。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什么怪诞的说法都敢说出口。还有不少“异人”,先用尽心思骗过各类名人,再用那些名人为自己的“异行”做证明。王林的表演和说法也不例外。不幸的是,社会上很多人的科学素养不足且缺乏逻辑思维,对于这些具有一定蛊惑性的说法,先是好奇,很快被吸引,最终往往会无保留地接受。有些人即使有疑问,但一看到各类名人的追捧,也就放弃了最初的疑问。因迷而皆信,这就是迷信。而这,就是“大师”之所以能够盛行的社会土壤。

人们对新鲜事物感到好奇,这是正常的。一些人鼓吹特异功能,也是靠奇异的表演唤起了人们的好奇。我们在研究邪教痴迷者时发现,不少年轻的痴迷者起初就是对邪教的说法感到好奇,结果陷入邪教的意识控制之中。所以,好奇不仅仅能激发我们探索的意识,也有可能使我们受骗。

那么,怎样才能在求知中不受骗上当呢?答案是“批判理性”。所谓批判理性,就是当面对未知事物和他人的说法时,不要急于接受,而是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判断其中有没有矛盾之处。比如,看了王林的空盆变蛇表演,就要想想那些蛇是从哪来的,会不会是从裤脚中掏出来塞进去的?烧那个纸人干什么?是想掩饰什么,是想拖延时间,还是故弄玄虚,给自己的表演涂上神秘色彩?再比如,对王林说的“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都有特异功能,可以意念搬物”之类的说法,就要判断一下,这话在逻辑上是不是自相矛盾—多数人都具有的能力,那还叫特异功能吗?另外,多数人都有,怎么我自己恰巧就没有,我认识几百上千人,也恰巧没有一个人有?如果多数人都能用意念搬物,那还要物流产业干什么?如果对同一双筷子,两个人搬筷子的意念不一致,那筷子该往哪儿去?类似这样“较真儿”的问题,不断地问下去,用不了多久破绽就会暴露出来。到那时候,自然也就不会受骗了。

批判理性是科学精神的要义之一。在批判理性的指导下,人们设计出了一个个严谨的实验,以此不断揭示出表面现象遮盖下的的事实,并由此构建出了恢弘壮阔的科学理论大厦。而对青少年来说,坚持批判理性不妨从“多问几个为什么”开始,以此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并逐渐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至于那些“大师”和迷信说法,就让他们自己去哄去闹吧。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3年第9期)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