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如何愈合?(上)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科普纵览 > 生物 • 医学

伤口如何愈合?(上)

《科学世界》  发表于 2018年06月15日

轻微的擦伤不能过度消毒吗?其实伤口不进行消毒处理,保持湿润,这样更易于治疗。在伤口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即使是与伤口截然不同的扭伤、骨折,其修复原理也是一样的。此外,经常运动的读者可能经历过或者听说过“半月板损伤”、“肌肉拉伤”等难治的伤。这些伤又是怎样造成的呢?让我们一边解答这些疑问,一边探明治愈伤口的自我修复能力的真相吧。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受过伤。根据面向业余爱好者团体提供保险服务的日本运动安全协会的统计,发生最多的损伤是“扭伤”。此外,如果从各个受伤部位来看,受伤较多的依次是手指、足关节、膝盖、腿、手关节,这5个部位的受伤数量占受伤总数的一半以上。相应地,很多人也确实曾有过“手指戳伤”或“脚腕扭伤”的经历吧。

 

手指戳伤大多是“韧带损伤”

那么,你知道常见的“手指戳伤”或“扭伤”是身体的什么组织受伤了吗?

其实,在医学上并没有“手指戳伤”这个说法。所谓手指戳伤,是手指发生了扭伤或者脱臼、骨折等各种损伤的总称,其中大多是指关节(骨头和骨头的连接处)扭伤,但也有发生骨折的情况。

手指的第一关节或第二关节,在横向上基本不能弯曲。这是因为,包裹着连接部位的膜(关节囊)和把骨头前端相连接使其可以伸展弯曲的韧带,限制了指关节的横向弯曲。

但是当我们碰到球,或者摔倒后手触地时,在指关节本来不会弯曲的方向,有可能会受到外力。由此,就可能导致关节囊破损,韧带也会过度拉伸甚至断裂。这其实就是“扭伤”。在扭伤后,有时还会出现关节部分肿胀的现象。顺便提一下,在扭伤时,骨头之间还是靠关节连接着的,如果发生了完全分离,就是“完全脱位”(俗称“脱臼”),如果只有部分脱离,就是“半脱位”。

 

与韧带相似却又不同的“肌腱”也会受伤

另一方面,也有手指的第一关节向正常方向弯曲的手指戳伤(槌状指/杵状变形)。这是由于 肌腱(人们常把它与韧带搞混)发生损伤,或者关节内部发生骨折的状态。所谓肌腱,是在肌肉的延长线上与骨头连接的部分。韧带和肌腱两者的主要成分都是叫做胶原蛋白的索状蛋白质,在这一点上它们十分相似。

在槌状指中受损的是伸肌腱的前端。把指甲翻起来后,所浮现出来的筋状物就是伸肌腱的前端了。一般人可能会把筋误认为硬骨,但实际上,它是从前臂的肌肉一直延伸到指尖的肌腱的一部分。

说起肌腱的损伤,“跟腱断裂”是最出名的,它不仅仅出现在专业运动员群体中,到了运动旺季,比如秋天,三四十岁的患者就会增加,特别是在他们起跳落地或者突然起跑时,跟腱断裂尤其容易发生。虽然还不清楚其中的原因,但是在跟腱真正断裂前,很多患者都曾经感到跟腱部分不舒服。

 

所有损伤的修复都是从“血液”开始

受伤之后,大多数伤口都会在不知不觉间痊愈。虽然有时也需要进行简单处理甚至手术,但是最终让伤口愈合的还是人体本身。这种“自我修复能力”背后的原理,究竟是什么呢?

损伤造成机体部分细胞和组织丧失后,机体对所形成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称为修复(repair)。所有损伤的修复都是从出血开始的。对手指“戳伤”来说,无论是韧带损伤还是肌腱损伤,血管及周围的组织往往会同时受伤,表面看不出来,但在患处其实发生了内出血。即使是骨折,骨骼内部的血管、包覆着骨骼的骨膜中的血管也会受伤,同样会发生内出血。

出血后,血液中的多种细胞(如白细胞等)就会开始参与各种复杂的反应。比如,能够止血的“血小板”,会不断聚集到血管损伤处或受伤组织的边缘,并产生丝状蛋白质“纤维蛋白”,将伤口“粗缝”上。此外,单核细胞(白细胞的一种)会吞噬受损死去的组织细胞。这样在受伤的瞬间,机体就对伤口开始了治疗。

由单核细胞变身来的“巨噬细胞”,可以释放出各种化学物质。比如,它可以释放出能够“召唤”成纤维细胞(分布在皮肤真皮层等组织内)到伤口处的物质,而被召唤来的成纤维细胞可以产出胶原蛋白,继粗缝之后对伤口进行进一步的“精缝”。

同时,血管中的嗜中性粒细胞(白细胞的一种)也被召唤到伤口处,它吞噬那些可能导致伤口感染的细菌。

这种在细胞水平上的“大工程”,其实就是“炎症反应”。一听是炎症,大家可能会想到疼痛、肿胀、发红、发热等不舒服的感觉,但是这也是修复不可缺少的过程。

 

伤口不愈合,皮肤就不能完全再生!

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伤口,就是皮肤上的划伤、擦伤等。即使不管它们,伤口也会结痂。当痂皮脱落时,会看到有一层薄薄的皮(表皮)连着。然后,伤痕就慢慢不明显了。现在,让我们从细胞水平上看看这个修复过程吧。

修复的开端,是炎症反应(炎症期)。受伤后23天,表皮的最深处发生细胞分裂,表皮细胞陆续产生,在其下部的真皮层中,成纤维细胞不断产生胶原蛋白(增殖期),产生的表皮细胞覆盖住伤口。此外,由胶原蛋白、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构成的“肉芽组织”产生。肉芽组织是为了临时愈合伤口用的。

再过23周,肉芽组织的胶原蛋白之间相互牵线搭桥,又加上胶原蛋白以外的物质,形成与原来的真皮相近的“瘢痕组织”(安定期)。刚刚形成的瘢痕组织中的胶原蛋白与受伤前的真皮相比非常杂乱无章,表皮也很薄。因此,刚修复的伤痕看起来有些发白。

日本北里大学的创伤修复专家盐谷信幸名誉教授介绍说,所谓的瘢痕组织,就好像是“讨厌”伤口的皮肤把伤口“埋起来”的粘合剂一样。虽然胶原蛋白的排列顺序会在长时间内不断进行重构,但还是不能再生出与原来一样的真皮。

此外,因手术产生的伤痕,有时会长出隆起的暗红色的瘀痕(肥厚性瘢痕)。盐谷教授介绍说,这种伤痕与由于瘢痕组织异常增生并扩展到伤口周围的“瘢痕疙瘩”很像,经常容易弄混,其实不是一回事。但在初始阶段,很难明确区分两者。过半年左右,如果是瘢痕疙瘩的话就会一直很显眼,而肥厚性瘢痕会渐渐平复,以此才能正确区分。

 

20131232伤口如何愈合-上.jpg

所有损伤都逃不过“炎症”

在所有伤口发生的“炎症反应”的模式图。皮肤或肌肉等组织一旦受伤(上图),受伤部位或者伤口周围组织中包含的脂肪细胞,就会释放出各种化学物质,引发炎症反应。其中有些物质可以让神经产生痛觉,有些可以让血管膨胀增加血流,还有些能召唤白细胞前来。

接着,血液中包含的白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等)以及红细胞、血小板发生各种反应(下图)。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发挥吞噬作用,而嗜中性粒细胞从血管中被召唤出来,吞噬掉伤口中混杂的细菌,血小板则会聚集在伤口边缘附近,进行止血。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3年第12期)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