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氧离子”是何物?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科普纵览 > 材料 • 化学

“负氧离子”是何物?

撰文/刘夙  发表于 2019年04月02日

很多事情为了说明自己有效,惯用的方式是披上一层“高科技”的包装,但有些为了招摇撞骗,把“高科技”也弄得似是而非,以达到蒙人的目的。“负氧离子”就是一例,这种由特殊机器加工出来的氧气真的对人体健康有好处吗?

091005_负氧离子是何物 图1.jpg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认识并拆穿了很多古老的“灵丹妙药”,曾经在街头巷尾招摇撞骗的“大力丸”早被科学的春风吹得不见踪影了。不过,一些“高明”的商人在“爆炸式”出现的科学术语里找到了新的“商机”,拿些支离破碎的科学概念“缝缝补补”,制成了“高科技大力丸”。这中间还有很多舶来品,高深莫测的治病原理加上“国外引进”这顶金光闪闪的大帽子,简直就由不得你不相信。“负离子”就是这样的由国外引进的“高科技大力丸”。


负离子的“真身”

在化学上,所谓离子就是带有电荷的单个原子或原子团。比如说,钠原子本来是不带电荷的,如果失去一个电子就会变成带一个正电荷的钠离子(因为一个电子带一个负电荷);氯原子本来也是不带电荷的,如果得到一个电子就会变成带一个负电荷的氯离子;食盐(氯化钠)就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按一定的结构排列在一起而形成的。又比如说,铵离子是带一个正电荷的原子团(由1个氮原子和4个氢原子组成),硝酸根离子则是带一个负电荷的原子团(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氧原子组成),它们组合在一起就成了可以用作化肥或炸药的硝酸铵。

在固态的食盐或硝酸铵中,离子紧紧结合在一起不能自由运动,所以它们都是绝缘体,不能导电。但如果把它们溶解在水里,在水的作用下,离子被扯了出来,可以在水中自由运动,所以它们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如果把它们加热到熔点以上,就会形成液体。因为在液态下,氯离子和钠离子也可以自由运动,所以也能导电。但如果把液态氯化钠再加热到其沸点(1413℃)以上形成气体(硝酸铵在达到沸点之前即分解),绝大多数钠离子和氯离子又会一对一地结合成不带电荷的氯化钠分子,所以气态氯化钠反而又不能导电了。只有在温度继续提高到几千摄氏度以上,氯化钠分子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电离”成单个的钠离子和氯离子;这时候的氯化钠又可以导电了,但它已经成了我们陌生的“等离子态”,而不是气态了。

从上面这个例子我们就可以知道,在室温下,离子主要存在于某些固态和液态物质中,在气态物质中,有时的确会因为分子间碰撞,产生一些离子,不过这种气态的离子很不稳定,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释放出电子,变成普通的分子了。从理论上来说,只要温度高于绝对零度,总有一小部分气体分子会电离成为离子,但是在室温下,这些离子少得完全可以忽略不计。除非是施加以极强的电场或辐射(比如雷电就是大气在低温下受到云层间的强电场作用而发生的电离、放电现象),否则气体是绝无可能在室温下大量电离的。


谁在炒作“负氧离子”?

最近又有一些厂家推陈出新,声称可以制造“臭氧负离子”。实际上,不管是“负离子”“负氧离子”,还是“臭氧负离子”都跟离子没什么关系,只不过是一些臭氧。臭氧的分子式是O3,是氧气(分子式是O2)的“同素异形体”,但是和氧气性质很不一样。在空气中的臭氧浓度稍高时,便会让人闻到一股臭味(臭氧因而得名),但是浓度极低时却能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即便如此,能让空气清新的也主要是不带电荷的臭氧分子。不过这些家伙浓度低时可以让人清新,但是浓度稍高,就会成为生命杀手。用臭氧杀菌除臭,就是利用了他们的强氧化性来杀灭病菌,同时也可以把有异味的化学物质氧化。如果用它们来对付呼吸道,结果可想而知,这也是很多利用臭氧的消毒柜上贴有警示标的原因。

上面已经说过,“负离子”是来自国外的伪科学,其始作俑者是一个叫堀口升的“医学博士”。据说这个堀口“博士”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创办了所谓的“离子医学”,但是日本有一位叫松永和纪的自由撰稿人曾经检索过日本《读卖新闻》(日本三大报纸之一)的新闻资料库,发现“负离子”在该报上第一次出现是在198712月,此后一直到1998年,每年的出现次数都不超过2次(这个检索结果是松永和纪在他2008年的新书《健康新知都是对的吗?》中披露的,该书台湾有翻译出版),这说明堀口“博士”很可能只是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才开始行骗的,而且这个骗局一开始运作得并不成功。但是到了1999年,“负离子”在《读卖新闻》上出现的次数就有了显著增长,说明这个骗局终于得逞了。松永和纪还透露,200012月,时任东京大学教授的安井至在个人网站上痛斥“负离子”是“科学的迷信”,堪称“批‘负离子’第一人”。可惜当一个骗局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之下袭卷整个社会的时候,一两个清醒者的质疑总是要被淹没于其中。这实在是令人叹息的悲哀。


“负氧离子”带来的危险

在关于“负氧离子”保健作用的宣传材料中,有一条颇为引人注目——“吸入负离子30分钟后,肺能增加氧气吸收量20%,而多排出14.5%二氧化碳”。在谷歌(google)搜索引擎中显示,有1.33万个网页直接或间接引用了此项数据。但是,没有任何证据显示,这样精确的结果在正规的学术杂志上发表过,也没有任何关于实验过程的详细解读。暂且把这样的数据放在一旁,我们来看看影响肺气体交换的因素。首先是,呼吸气体交换面的面积,主要跟肺泡-毛细血管膜的面积,通气量与血流速度的比值有关系。要改变这点,恐怕“负氧离子”是无能为力了。就算考虑到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似乎也没有负氧离子可以插手的地方,那是血液pH值、温度、血红蛋白本身性质的事情了,即使是一氧化碳都能掺和进来,但就是没有“负氧离子”的“用武之地”。二氧化碳的释放就更没有“负氧离子”的事情了,在肺里主要是靠氧气把结合在血红蛋白上的二氧化碳挤下去,还是不会给“负氧离子”提供“工作岗位”。

更糟糕的是,如果“负氧离子”强行登场的话,不但不会帮忙,还会搞出一些麻烦。“氧自由基”这个概念,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这些年来,人们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来对付它们的声音不绝于耳。自由基(Free Radical)是一种带有未配对电子的粒子。因为带有单数未配对的电子,所以非常不稳定,具有高度的化学反应性,很容易和周遭的分子反应,使安定分子也变成自由基。如此一再重复,就会衍生大量的自由基。如此算来,那些所谓的“负氧离子”也算得上是自由基的同盟。超强的氧化能力,不仅会刺激呼吸道。甚至会引发细胞的病变。虽然,目前对自由基的作用尚存争议,但是过多的自由基氧化物的存在会导致人体衰老,甚至病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对于消费者来说,除了要认识到“负离子”是个骗局之外,最好还应该知道什么样的空气才是真的清新。在室内使用空气清新剂(实际上就是香精的气雾剂)或臭氧发生器的时候,只不过是用香精和臭氧给人的清新感觉把原来浑浊的空气给人的不适感觉压了过去,并没有改变空气浑浊的本质。真正要让室内空气变得清新,还是应该多多开窗通风透气,同时注意室内卫生和个人卫生,减少室内的污染源。享受到真正清新的空气的办法,其实就这么简单。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09年第10期)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