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怒的后果男女大不同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科普纵览 > 心理 • 人文

发怒的后果男女大不同

撰文/张智丰  发表于 2019年04月02日

社会心理学认为,特定情绪的表达,会起到特定的社会作用。例如表达愤怒的人通常会被认为是有能力的,从而被给予较高的社会地位。这一点不仅适用于那些“怒发冲冠”豪情万丈的古代君王和将领,同样适用于现代社会里,正在努力打拼的现代人。200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Tiedens教授在著名的《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证实与表达悲伤的人相比,雇主们更愿意雇佣表达愤怒的人,并给予他们在工作中更高的地位、权力和自主性。看来,适当地发发脾气,别人反而会对你青睐有加,认为你有发火的资本也说不定呢。

且慢,如果你仔细地阅读了这篇论文就会发现,以上的研究结论可能只适用于我们中的一半人!为什么呢?原来这些研究的研究对象都是男性,而对于女性会如何,只字未提。这不禁令我们心生疑问:女性如果来点儿所谓的“河东狮吼”,是否同样能受到王者般的优待呢?

 

适度表达情绪对女性尤为重要

这样的疑问并非没有道理,实际上,社会期望女性比男性更加和善可亲、温柔谦恭,我们对女性也往往抱有这样预设的印象。心理学上把这种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和笼统的看法称作“刻板印象”(stereotype)。而愤怒的女性这种形象,和人们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不甚相符。这样,容易愤怒的女性可能会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

2006年,美国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曾评论说,参议员希拉里·克林顿“太过愤怒,不适合当总统”,当时,这一评论吸引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因为它似乎与希拉里的性别紧密相连。报道说希拉里·克林顿是一个“易怒的女人”,一个“集女巫美狄亚、复仇女神、女妖哈耳庇埃于一身的女妖怪”。这样的舆论无疑将希拉里置于两难的境地:如果她不公然反对总统布什,她会被认为是一个胆小的、娘娘腔的“小妞”,而如果她这样做了,她就会被当做巫婆、泼妇。看来要做强悍的女强人,又不被“妖魔化”,确实不太容易。

 

20100188发怒的后果男女大不同f1.jpg

在某女子学院进行的一次演讲中,希拉里说:“在今天,如果不努力工作,女人会像男人一样失败。”有人借此演绎,画了这幅漫画。

 

关于表达愤怒与给予社会地位的性别差异,引起了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系的Brescoll和西北大学心理学系Uhlmann两位研究人员的注意,他们在自己的研究中证实了这种性别差异的存在。实验通过广告招募到有工作经验的39名男性被试和30名女性被试参加,实验时每名被试都会单独观看一个工作面试的录像带。在录像带中应聘者是一名男性或者是一名女性,他们在个人魅力、年龄和种族方面是匹配的,以排除这些因素对实验结果可能的干扰。在观看的场景中,应聘者描述了一件关于他(她)和同事丢失一个重要账户这一事件,考官会问到他(她)对此事的感受,这时应聘者或者回应说他(她)感到愤怒,或者回应说感到悲伤。

参加实验的69名男女被试被随机分配到上面提到的4种录像条件(男-愤怒、男-悲伤、女-愤怒、女-悲伤)的一种之中,在观看录像之后,要求每名被试评价录像中的应聘者,会在未来的工作中被给予多高的地位和薪酬、多大的权力,是否会基于面试被雇佣,以及认为他(她)的工作能力大小。研究结果证实了愤怒表达效果上的性别差异:无论被试是男是女,他们都给予表达愤怒的男应聘者最高的地位、最多的年薪,并认为他最有能力;而表达愤怒的女性在这些项目上的得分都是4组中最低的。愤怒对应聘的女性非但没有帮助,反而起到了相反的效果;而表达悲伤的女性反而被给予了相对较高的地位和薪酬。

研究人员试图用情绪的刻板印象理论和归因理论来解释这些性别差异。我们在后天的文化教养中学会了情绪表达的规范:男人嘛,是不应该哭的,不是有首歌叫《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么,哭都上升到了是否犯罪的高度,可见事关重大;而女人嘛,除了承担母亲角色的例外,是不应该表现出愤怒的。而一旦不符合这些刻板印象的行为出现了,就会引发人们对此的负性反应,这样的规律也同样适用于职场环境。

此外,著名心理学家Kelly的归因理论认为,如果一个人的某种行为具有很低的社会一致性,即社会中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间都不这样行事,人们通常会认为导致行为出现的原因是个人的内部特质;而如果社会一致性较高,很多人都如此行事,则会被认为是环境造成的。就表达愤怒而言,男性的社会一致性要远远高于女性,因此,一旦男人愤怒了,人们的归因会是,这是可以理解的啊,这样的环境下谁都会愤怒啊;而同样的情境,如果是女人愤怒了,人们可能会说,老天爷,这个女人怎么这么情绪化啊,太可怕了!

基于这样的理论解释,BrescollUhlmann又进一步深化了他们的研究。在后续的研究中,他们不仅要求被试对录像中应聘者的能力、薪酬和给予的社会地位进行评价,还要评估这名应聘者是一个有“掌控力”的人,还是一个容易“情绪失控”的人。结果发现,与表达愤怒的男性应聘者相比,被试会评价表达愤怒的女性应聘者更容易“情绪失控”。并且,统计结果显示,女性表达愤怒更易导致被给予更低的社会地位,这一点可以完全用归因上认为的女性“情绪失控”来解释。也就是说,人们查觉到一个职业女性表达愤怒时,会认为她具有“情绪失控”的特质,从而不会被给予较高的职场地位和薪酬。

这可给我们的职场女同胞们出了一个难题,也许还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女性表达愤怒,不被委以重任,然后因为觉得不公平而更愤怒,然后更被认为情绪失控、不可靠。如何能够跳出这个怪圈呢?如果你是女性,而你在工作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让人生气的事情,难道你都不表达而憋在心里么?长此以往,人还不得抑郁了……

 

如何走出困境?

好在BrescollUhlmann的第三个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一条解决困境的出路:为模糊的情境提供解释,把内部的特质归因变为外部的情境归因。在此研究中,研究者加入了解释愤怒原因这一实验条件:应聘者的同事对他(她)撒谎说,他能够与客户的办公室取得联系,这个谎言直接导致了应聘者和同事损失了一个重要的账户。实验中,一半的被试会看到录像中的应聘者提供这个解释,另一半的录像中没有解释。结果显示,愤怒而提供外部解释的女性应聘者比单纯表达愤怒的女性应聘者获得了更高的地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愤怒而提供外部解释的女性应聘者和愤怒的男性应聘者被给予了相同的工作地位。表达愤怒对职场女性的负性影响,因女性提供了确实的外部解释而消失了。

这些研究对女性的启示在于,如果你想有所发展,甚至被委以重任,就不能显得很情绪化,发脾气时尤其要三思而后行,势必要做到有的放矢、有理有据。要知道,一个很有情绪的女性可能会被认为不够可爱,而一个没有情绪的女性可能会让人不把你当回事儿。理智与情感兼备,做事既合情又合理,这样的人才更可能被青睐。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0年第1期)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