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增多了吗?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科普纵览 > 地球 • 生命

地震增多了吗?

撰文/李珊珊  发表于 2019年04月02日

进入2010年,地震的消息仿佛一下多了起来。1月3日,所罗门群岛(7.1级);1月12日,海地(7.0级);2月27日,智利(8.8级);4月14日,青海玉树(7.1级)。除了地震,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附近的一座火山在3月20日和4月5日两度爆发,其中,4月20日的爆发对欧洲的空中交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种背景下,很多人想起了玛雅传说中那个关于2012的末日预言——地震、火山……然后,就该世界末日了吧?

且慢,要得出“世界末日”的结论,首先需要问一句:地震真的多了吗?


地震次数并未增多

因不断接到来自世界各地询问“地震是否在增多”,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曾专门在网站上讨论了这个问题。他们回答道:“尽管看似出现了更多的地震,但7.0级及以上地震的数量并没有什么变化。”这个回应的根据是大量的地震数据——从20002009年之间,除了2002年和2008年没有发生过8.0级以上地震之外,其他年份均发生了至少一次。其中,2004年和2006年分别发生了两次8.0级以上地震,20074次。7.07.9级的地震,除2006年和2005年分别为9次和10次外,其他年份均在12次以上,最多的年份(2009年)有16次。

另外,从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不仅超过7.0级的大地震并未增加,而6.06.9级之间的地震也同样并无明显增加。

那么,为什么我们觉得地震多了呢?

从事地震研究的权威科学家们的答案几乎一致:因为人类的地震台网更密集,监测能力更强,通讯能力也发达多了,所以,普通人听到的关于地震的消息也就显得多了。国家地震局专家张少泉告诉本刊记者:“大家听到的地震多了,还有个原因是,自汶川地震之后,国家地震局向社会公开的地震门槛就降低了。根据地震台网的监测,全世界平均每天大约发生50次地震;USGS的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每年大约会监测到两万次地震的发生。如果每次小震都公布的话,国家地震局就变成话痨了。在汶川地震之前,非特殊原因,我国国内6级以上、国外7级以上的地震信息才会公布;汶川地震之后,因为大家比较关心,国内5级以上、国外6级以上地震,大多数都会‘广而告之’了。”

根据张少泉的分析,最近的几次地震都不能说明什么。智利8.8级地震确实不小,引起的海啸还席卷了太平洋,但地处太平洋板块和纳斯卡板块之间的智利,本就是巨震多发地。1960年,人类有记载以来震级最大的地震——9.5级地震就发生在智利。

另外,他解释说,几次地震的成因都不同,智利的巨震属于板块间地震,与汶川和玉树地震很难说有什么关系。


20100669地震增多了吗?.jpg

昔日玉树

 

我国的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内

然而,今年中国的地震究竟多了还是少了,我国哪些地方容易发生地震?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曾任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主任的马宗晋院士。

科学世界:进入2010年以来,好像地震的消息一下多了起来,还有些人认为,地球进入了一个地质活跃期,甚至开始流传“世界末日”要来了,您怎么认为?

马宗晋:我上中学的时候(大约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看过一本书叫《世界的末日》,说的就是这事儿。后来,我就看出来了,几乎每隔百年,都会出现“世界末日”的说法。这里面还有个原因是,这时候,人就喜欢盘点,平时不那么注意的事情,都串在一起了,所以,每隔百年,大家就很容易发现,灾害怎么这么多?其实,这是因为你开始“年底算账”了。

地震,其实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一两年的趋势不能说明什么。

科学世界:前些日子,唐山发生过一次4.5级的小地震,好像大家都比较关心,这个小震会不会是京津地区发生大地震的前兆?或者说,是唐山大地震的余震?

马宗晋:(笑)前兆?不好这么说吧?当然,也不能说是余震。唐山的那次小地震,打个比方,就好像一个房子被破坏了,但并没有完全倒掉,如果放着不动,过一阵子,墙缝还会“噼里啪啦”继续裂一下。这就有点像一种调整。

唐山这种大震之后,隔几十年发生调整性小震的情况其实很常见。80%的地震都发生在板块和板块之间,而中国是世界上处于板块内部,但地震活动却也很频繁的地区。有些省区,比如,云南等地,就一直对地震很紧张。上世纪90年代,我们老接到那种电话,对方就问,我的小孩现在一岁,是不是最好带着孩子搬家?

科学世界:云南为什么地震那么频繁呢?

马宗晋:亚洲内陆最主要的地震频发带都是因为印度板块向北挤压所致。印度板块往上顶,在中部,顶出了一个青藏高原,东边的就是云南。65个百万年的时间,印度板块上推了2000多公里,一直有这么一个大的力在推着,边缘当然会不稳定,地震频发。

科学世界:国内哪些省份地震比较少呢?

马宗晋:地震少的省份,也挺多的,比如浙江。每年,地方的地震局都要向省里汇报本年度的地震情况,浙江的地震局跑去汇报,第一年,省里还比较关心,第二年,第三年……再往后,人家都懒得听了——他们每年也就发生343级左右、还不到4级的地震,哈!

科学世界:日本好像一直防范着一个关东大地震。

马宗晋:1923年,日本东京附近发生过一次大地震,当时有个说法,70年一个周期,到现在,时间已经过了,但日本人仍在害怕着。不过,就日本的防范来看,他们始终是以东京为主要保护中心的,因为那里是他们的政治、经济中心。

科学世界:您怎么看地震预测,比如民间有谣言说,动物异象就能预测地震?

马宗晋:预测是不少。比如有人就说,几个月到几年之内,34个省的范围内会有地震。那些动物异象,就有点儿像从前做天气预报的时候,养个乌龟,看看龟背上有点返潮了,就说明水汽挺多,快下雨了。所以,他们也不是没有道理。但那只是因为我们对地震的了解还不够多,才会选用这个办法——你看现在的天气预报,不用再养只乌龟了吧。

另外,有很多异象,比如说蚂蚁抱成很大一团了,小动物满街跑了,都是地震会发生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也就是说,地震之前可能有这些现象,但不能说,有这些现象就一定是地震了。

科学世界:日本好像已经不怎么搞地震预测了,他们在搞地震预警。您怎么看地震预警?

马宗晋:预警的作用是有,但是有限度的。地震预警的原理是这样,就像光跑得比声音快一样,地震在地下发生时,我们先感受到震源处产生的电信号,然后才是真正有破坏力的地震波,它们之间大约隔了十几秒钟。地震预警呢,就是提前十几秒发警报,地震来了,人们就有了防备的可能性。比如,你在屋里现在还好好的,警报来了,你就开始跑,等真正的地震波来的时候,运气好,你也就从屋里跑出来了——反正,利用这十几秒钟的时间跑出来。

科学世界:地震预报是个大难题,将来有什么办法可以做到吗?

马宗晋:我最近给中央写过一个东西,就是说,如果我们想要地震方面的研究搞得更好一点的话,至少有3个大方面的工作需要做。

一方面,我们的地震观测网点要布局更规整、统一,总体上要比现在更标准。但这些规整的数据出来之后,它们跟将来的地震有什么关系,还并不是特别明确,所以,我们还需要做的一件事情是,一旦地震发生,要减少它带来的伤害。

所以,防震减灾的另一个方面就是把房子建得结实一些,这个也是目前大多数国家采取的办法。比如智利,我以前去南美考察的时候,他们就跟我说,他们的仪器也不是太好,用仪器做的检测也不一定那么准确,因此,他们只能把房子建得比较坚固一些。日本也是这样,多花钱,把房子建得好好的,将来少死人呀。当然,这种方法都是得有经济基础的——这第二个方法,就不是简单地把科学做得好一点就可以了。

第三个问题是,研究类似东西的部门太分散了,比如说,7种灾害,7个单位去研究,互相会争夺资源。举个例子,测一个河的深度,这个单位测了,另一个要用这个数据,要么得拿钱来买,要么自己派人重新测——这些资源本来该是共享的。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0年第6期)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