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准备就绪,如何设置参数呢?
相机常规设置是:M手动档、照片保存为RAW或者RAW+JPG格式、钨丝灯白平衡、风光风格、高ISO降噪开。镜头也拨到手动对焦模式,因为相机无法对着暗弱的星星自动对焦。
切记,一定要用RAW格式储存星空的照片。在后期处理图片时,就能方便而无损地调整亮度、白平衡、图片样式、对比度、颜色饱和度、清晰度等参数。不要嫌RAW格式太占存储空间,否则追悔莫及!
对焦的方法有三种:一是白天对着远方的目标自动对焦,记下合焦刻度,晚上用M档扭到那个刻度。二是晚上以月亮或远处的灯光为目标,自动对焦,待合焦后再拨到M手动档。相机有实时取景对焦功能就更好,可以对着远方比较亮的目标来精细调焦。第三种方法是把对焦刻度调到无穷远,慢慢往回调,试拍几张,总能拍到最清晰的星点,拍多了你就知道要调到哪个刻度。变焦镜头不同焦段的合焦刻度有点不同,如果变焦了就要重新调试。
不拉线的星空
在光害较小的地方,用大光圈(常用值F2.8、F3.5、F4.0)和高ISO(常用值800、1600、3200、6400,尽量少用最高感光度和扩展的高感光度)曝光30秒以内。在光害较大的地方,就要缩小光圈,降低ISO,减少曝光时间。
为什么拍星空要大光圈?那是因为比起白天的风景,星空要暗弱得多,用小光圈拍不到几颗星,所以只能牺牲一下景深,用大光圈把更多的暗星拍下来。摄影参数不要根据别人的作品生搬硬套,要根据天空的实际亮度来调整。ISO值越高,照片噪点越厉害;曝光时间越长,星星拉线越明显。最好自己试拍并回放100%比例仔细看看,调整到最佳的参数组合。
拍摄星迹
在光害较小的地方,可以直接用小光圈、低ISO,长时间曝光(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一次成像。不过这样做有风险,例如相机途中突然没电就惨了,所以多是通过连拍,然后把多张照片进行叠加,形成星迹图。单张照片的曝光效果,以地景不过曝,而又可见星星为准。拍摄的间隔时间最好设为1秒,这样,最终合成的星迹不会变成明显的串珠。用大光圈、高ISO、单张曝光10~30秒、间隔1秒来连拍光害小的星空,可以拍到非常密集的星迹,这也是拍摄抓捕流星的好方法。
用星迹的形式来表现风景名胜和地标建筑的星空,效果鲜明又有时空动感。不同方向的星迹形态是不一样的:在北半球,面向北边拍出来的星迹是同心圆,东边和西边的星迹是斜线(常被一些人误认为流星雨),南边拍到的是大圆弧。如果打开机内降噪功能后,拍摄时间和降噪时间是一样的,有些相机需要降噪后才能拍下一张,所以拍星迹时一般关闭降噪功能。连拍出来的照片可以用一款叫“Startrails”的软件来叠加成星迹,非常便利。
单张曝光三五分钟的短星迹也别有一番风味,可以认出星座的形状又体现星空的动感。日本有个叫武井伸吾的星景摄影家就很擅长拍这种天文风光片。
抓紧时机、用心构图、善用道具、发挥创意,我们才能慢慢进阶,拍出意境优美的星空。多上The World At Night(TWAN)之类的网站,欣赏各国摄影师拍的天文风光美图,可以学习构图,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萤光星迹。萤火虫的尾迹与星迹交相辉映。 f=17mm,F4,30s,ISO3200,柔焦镜,115张叠加
(本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3年第4期)
请 登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