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的颜色_互动科普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购买价格:
付款方式:

互动科普

主页 > 科普纵览 > 地球 • 生命

风的颜色

岳冰冰  发表于 2021年06月21日


“爸爸,绿了。爸爸,您看,这里全变绿了……”,乌拉怀抱着父亲巴音生前的照片,缓慢地转动着自己的身躯,像是要把毛乌素沙漠的风光尽收眼底。曾经无边的沙海中,如今点缀着一丛丛树木,给原本沉寂的沙漠注入了生命的活力。妻子坐在一旁,豆大的泪珠从她的眼眶奔涌而出,伴随着啜泣声,40岁的乌拉眼睛也是红红的。一望无际的沙漠中,那尖厉而嘶哑的哭声是那样苦涩,仿佛在黄连水里泡过似的。没有乌拉的父亲巴音,就没有这片林子。

1970·黄

图片.png

“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诗人岑参的诗句便是此时的毛乌素沙漠的真实写照。毛乌素沙漠雄踞在苍茫的鄂尔多斯高原,就像一只暴戾狂野的猛兽,稍有风吹草动,便怒气冲天,掀起万丈黄沙,狂暴地肆虐着沃野良田,无情地吞噬了城镇村民生活的希望。放眼望去,远处连绵起伏的山丘,也是由清一色的黄沙堆砌而成,绵绵的黄沙与天际相接,这里完完全全是一个黄沙的世界,黄沙的海洋!对于少年的巴音来说,童年的记忆几乎全被这漫天的黄沙席卷了。每当风起时,铺天盖地的黄沙总能轻而易举地将房屋掩埋,风一停,巴音要做的事情就是拿上铲子,把家门口的沙子一点点地挪开。巴音坐在门槛上放眼望去,满眼都是明沙,这是一片鸟儿都不愿飞进来的土地。可巴音深知,这也是一片生他养他的土地。近年来,许多村民都相继离开了村子,巴音知道,要想在这里生存下去,就必须把沙漠变成绿地。巴音望向远方的沙丘,陷入了沉思……

2000·绿

图片.png

1999年,在村民代表大会上,毛乌素沙漠治理被提上日程。巴音主动请缨,拿出家中多年来的积蓄10万元承包下了4.8万亩的荒沙。“我们一定要治理好家乡这片沙地”,他团结亲友,组织同乡迅速形成了治沙团体。在贫瘠的毛乌素沙漠里,他们用勤劳和汗水播种下绿色的希望。为了将绿色事业发展壮大,巴音和乡亲们早已习惯了天不亮就起床的日子。春天的沙漠,正是多风的季节,强沙尘暴一场接一场地袭来,打在脸上,像针扎一样疼,吹在身上,仿佛可以把人也卷到那黄沙之中去。风沙愈狠,有时连面对面站着,都看不清彼此的脸。夏天的沙漠,带来的是极大温差的考验,正午时分,烈日洒下高温,将沙子反复炙烤,种树人走在上面如同进了火炉一般,不一会儿脚就被烫出大大的水泡,晚上却冻得人透心凉。为了早日建立起这道“绿色屏障”,巴音和村民一头扎进黄沙地里,一年的治沙花光了巴音家里所有的积蓄,身边的亲友或有唏嘘,或有不解。冬去春来,经过一个春秋的苦干,一道道沙障树从沙地里冒出来了,棵棵小苗泛出了绿意,这是属于毛乌素沙漠上的新的颜色!

茫茫沙海,治沙弥坚。千百年来,人类始终在探寻与自然的相处之道,这路途注定充满荆棘。也许是好事多磨,正当大家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时,危机也悄然埋下了种子。极端环境中高强度的治沙工作和因治沙而捉襟见肘的家境是压在巴音肩头上的两个重担。2000年7月,他预感到自己将要扛不下这重任了。回想起自己的一生,巴音从未感到孤独,也从没想过放弃,因为还有更多的人都不畏艰难、矢志不渝地治理沙漠。从一棵苗到一片林,巴音把全部的热情和生命献给这片土地。马头琴声在无垠的沙漠中回荡,巴音带着对绿色事业的无限眷恋,与世长辞。人的生命其实非常短暂,曲未终,人已散。蒙古族同胞把世间的分别看成另一种团聚,把人的离去看成是回到了上天的怀抱。面对死亡,他们不会有太多的遗憾和恐惧,因为灵魂上天,身体却还给了大地。

2021·绿 蓝 黄

图片.png

这里有三种颜色,构成了环境的基本色:蓝色、绿色和黄色,它们分别代表蓝天、植被和沙子。四十多年前,绿色在这里几乎是看不见的,但是现在,它普遍存在着,甚至比沙漠的黄色还要耀眼。巴音去世了,但毛乌素沙漠治理工作从未停滞,几十年间,涌现出了无数的中华儿女扎根沙漠,为治沙事业付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以乌云斯庆为首的13名妇女组成联合治沙小组,这群娘子军承接了父辈未完成的事业,年复一年,用自己柔弱的身躯,呵护着每一株艰难存活的生命,将希望的绿色一株一株栽满沙漠,洒向大地。在275万公顷的大沙漠中筑起了一道长约15公里,面积达4.8万亩的绿色长城。20世纪五十年代,在饱受风沙侵害的乌审召,以布日都大队党支部书记宝日勒岱为代表的各族干部群众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治沙造林伟大壮举,书写了人进沙退的绿色奇迹,谱写了一曲人与大自然搏斗的豪迈之曲,创造了享誉全国的牧区大寨精神。石光银、席永翠、张家旺、牛玉琴、张应龙……每一位治沙英雄的名字都应该被我们永远铭记!当初,他们这一代人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了绿色事业,汗水洒遍了千里江海。截止2020年4月22日,毛乌素沙漠治理率达到93.24%,它不再是那片黄沙滚滚的沙地!柳树枝上的鸟窝,沙丘上的野鸡足印,如今的毛乌素沙漠已是绿浪翻滚、物种丰富,飞鸟和风儿衔来远方的种子,也带来了新的颜色。在这里,生命一旦产生,便很难消亡,因为艰苦的环境,往往可以孕育出伟大而顽强的生命。

未来·守护绿水青山

几十年间,中华儿女始终秉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宗旨。为牢牢建筑自然生态屏障、构建美好家园,一代又一代“英雄们”挺身而出,用60年时间,将毛乌素沙漠变成一个即将消失的沙漠,让世界见证什么是真正的奇迹!联合国治理荒漠化组织总干事曾这样评价:“毛乌素沙漠治理实践,做出了让世界向中国致敬的事情。”宝日勒岱书记在纪录片《中国毛乌素沙漠生态恢复50年》中曾说:“对于天地来讲,人,实在渺小。治好了这片沙,我并不认为全是人的功劳,这得感谢植物的顽强和老天爷的帮忙,适度的降水最重要。过去提的人定胜天、与天斗、与地斗,其实都不准确,只有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感受到宇宙和生命的奇妙。”

作为众多生灵之一,人于自然天地间繁衍,文明也因自然而发祥。如今我们坚信绿水青山的信念,黄沙荒原的毛乌素在民族力量之下重现着昔日的光芒,绿色奇迹正在大地上演。自然永远不是一个局外人,它始终与我们密切相关。为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我们理应坚持生态屏障建设,愿青山不改,愿绿水长流!

全部评论

你的评论